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三章 似乎有些不正常


  “.......”

  地面上。

  看著面前笑吟吟的希生。

  徐雲的眉頭便是微不可查的一皺。

  上輩子在寫小說的時候,徐雲曾經聽某位讀者說過一句話:

  能讓西方紀念稱讚的東方人,一般沒幾個是好人。

  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嚴格來說準確率並不高。

  但至少在希生身上確實是一句真理。

  ‘希生’其實並不是這位小老頭的真名,這個詞是希先生的簡稱。

  類似粵劇裡經常看到的‘陳生’、‘王生’之流,屬於粵省的獨有稱呼。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

  希生的真實姓名早已無從考證,但他曾經做過的一些事情卻足以令他他遺臭萬年。

  希生登場的時間是1845年前後,那個時期大家都知道,由於一鴉的緣故,買辦行業非常發達。

  在粵省一帶,買辦甚至按職能分成了“商館買辦”和“商船買辦”兩個類別。

  前者主要負責洋商在商館內部的事務,包括商務往來和個人項目等等。

  後者則主要負責外國商船來華入關事務和商船人員的生活,有些像是跨境中介。

  與此同時呢。

  那個時期東方雖然被動的開放了國門,但還有很多事物在外國人眼裡極其神秘。

  很典型的代表就是東方的船隻。

  當時清政府嚴禁對外國人出售船隻,中式帆船最遠只到過爪哇和蘇門答臘,甚至沒有進入過印度洋。

  所以對於遙遠的英倫半島來說,中式帆船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新物件。

  於是呢。

  當時有四個英國人以粵省商人的名義購買了一艘大號的中國式帆船,招募了30名廣東水手,一路開始向老鷹那邊前進。

  那個粵省商人就是希生,那艘船便是赫赫有名的耆英號。

  耆英號後來抵達了老鷹地界,以主題公園的名義對外展出,四個英國人賺的盆滿缽滿。

  於是他們又在1848年前往了倫敦,成為了歷史上到達英國的第一艘東方船隻。

  上到維多利亞女王,下到平民百姓,爭相上船參觀。

  希生則穿著自己離開本土時定製的四品官服,四處結交英國權貴,

  並且最終在第一屆萬國博覽會的開幕現場,混了個相當靠前的位置,還被記錄在了油畫中。

  在開幕式上。

  “希生”穿著中國官服,擺出“中國老爺”的架子,和各國使節一起站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左右兩邊。

  據當年《匹茨菲爾德太陽報》的報道。

  當現場的唱詩班唱起《彌賽亞》時。

  “希生老爺”抑制不住激動心情,從外國使節、達官貴人中走到女王面前,優雅地向女王行禮,大肆讚美倫敦的繁華興盛,甚至稱英國的太陽都要比東方的亮。

  這一幕是不是有些熟悉?

  沒錯,幾年前也有一個東方留學生,在老美某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過一句“這裡的空氣是如此的香甜”。

  二鬼子這玩意兒,從來都沒有消失。

  後來希生得到了女王的獎賞,允許他在倫敦自由貿易。

  於是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希生一直在做一件事:

  將東方的寶藏賣給英國人。

  目前已知經過希生之手的文物便超過了六百多件,有超過四百件存列於大英博物館中,還被英國人無恥的寫下了‘自希生處購得’之類的簡介。(britishmuseum.org可查,光是標註關鍵詞的就有423件)

  在如今這個時間線。

  希生雖然只是個跟船前來的隨行人員,沒能像原先歷史中那樣瞞天過海。

  但徐雲依舊對他沒啥好感。

  奈何眼下自己的身份是個翻譯,因此縱使心有不滿,徐雲卻也無法表達出來。

  只見他快步走到希生面前,面無表情的朝對方拱了拱手:

  “劍橋大學學子羅峰,見過大人。”

  希生聞言連忙擺了擺手,臉上還是一副很和藹的表情:

  “言重了言重了,老夫只是一位隨行商人,擔不起大人的稱呼,如果小哥願意,就叫我希先生吧。”

  徐雲眼中微不可查的閃過一絲厭惡。

  越瞭解希生所做的事情,就越會對他所擺出的笑臉感到噁心。

  實話實說。

  希生確實可能沒實質性的傷害到誰的性命,但他所犯下的罪孽,卻比單純的殺人要深重的多。

  不過希生卻沒注意到徐雲臉色的變化,而是繼續套著近乎:

  “羅峰小哥,不知你是何時來到的不列顛國?”

  徐雲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

  “希先生,晚輩自祖輩前起便定居於歐羅巴大陸,距今已有百餘年了。”

  希生輕輕的‘哦’了一聲,目光飛快在徐雲的腦後一掃:

  “原來如此,難怪小哥未曾蓄髮......那不知小哥祖籍何處,可曾回過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