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三百一十章 組織上已經決定了,由你來當任......(7.2K)


  “你要一個承諾?”

  辦公室內。

  看著一臉鄭重的徐雲。

  威廉·惠威爾不由眉頭微微輕蹙。

  眼中飛快的劃過一抹意外。

  他著實沒有想到,徐雲居然會提出這麼個要求。

  早先提及過。

  劍橋和牛津作為英國最有名的兩所學院之一,它們之間的恩怨糾葛足足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這還是相對1850年這個時間點劃定的數字。

  那是在1209年的一場雪,來的比1208年更早一些。

  一名牛津大學的學生在練習射箭時誤殺一名婦女後逃跑,激化了和牛津市民的矛盾。

  而後牛津市民們衝入校內,在未諮詢教會的情況下,直接將那名學生和他的幾位室友直接絞死。

  這個事件直接引爆了雙方的火藥桶,引發了學校和市民的暴力衝突,總傷亡人數多達三位數。

  衝突中。

  有部分牛津師生向北逃離直至劍橋鎮,在當地教會的支持下在本地開始潛心文化學術鑽研。

  時間一長。

  最終便形成了現在的劍橋大學。

  而留在牛津的那些學生和師長呢,則認為這部分逃離的師生丟了牛津的臉。

  他們應該永久的被釘在恥辱柱上,這事兒一度鬧到了英國國王的面前。

  因此兩座學校從一開始就有著不小的恩怨,雙方的校徽甚至都是對立的:

  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校徽上都有一本書,只是劍橋的那本書是合上的,而牛津的那本是打開的。

  等到了英國內戰期間。

  牛津是查理一世和保皇黨的指揮部,而劍橋則是議會軍的根據地,政治上也成了對立之勢。

  又例如小牛的老師巴羅,他和胡克產生矛盾的核心原因,實質上也是源自兩所高校的恩怨糾葛。

  因此對於劍橋大學來說。

  什麼曼徹斯特大學啊、倫敦大學學院啊、利茲大學啊之類的通通都可以忽略,管你曼徹斯特的天空是藍色還是紅色的,明年踢的是歐冠還是英冠。

  但唯獨有一件事必須較真:

  那就是到死都不能被牛津大學壓過一頭。

  不久前。

  劍橋大學潛伏在牛津方面的探子傳來消息:

  在收到皇室方面的通知後,牛津大學將在這次的萬國博覽會上發佈多款重量級的工業設備,狠狠的秀一波存在感。

  比如他們計劃公佈的設備中一套叫做“風雨預報器”的儀器。

  據說它可以利用養在雨水裡的水蛭來預報天氣陰晴,準確率相當的高。

  如今的英國正好要擴展版圖,如果這款儀器能夠用於實戰,它的價值將難以估量。

  又例如某個可以遠距離傳輸信息的儀器,似乎可以將信息拓印到紙面上接收,看上去簡直神乎其技。

  另外還有優化的左輪手槍、精心打造的雕塑以及農業機械等等......

  這還只是劍橋大學已知的情報,據說牛津方面還有一些高度保密的超級大殺器存在。

  而面對來勢洶洶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手上的牌就沒多少了:

  劍橋大學的教學權極度分散於各個學院,高度自治的教學模式在學術上固然百花齊放,但也導致了一些需要集體投資的技術註定很難通過校議。

  同時呢。

  劍橋大學還是一所神學色彩強烈的院校,神學在校內的地位極其特殊。

  因此一直以來,劍橋大學尊崇的都是古典教育,這也限制了一些工業技術的發展——這種情況要一直持續到小麥建立卡文迪許實驗室,方才會有所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正面剛好像是打不過的。

  而就在校董們頭髮都快薅光之際,有人忽然想到了巴貝奇的分析機:

  這玩意兒在20多年前就能吸引英國政府投入小兩萬的英鎊進行研發,它的意義自然不需多言。

  就像後世的虛擬現實技術一樣。

  能不能做得出來是一回事,技術本身的價值是另一回事。

  雖然巴貝奇這個人不太靠譜,但眼下有了徐雲這個‘肥魚後代’的幫忙,多少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如果它能在博覽會的收尾階段登場.......

  那麼什麼左輪手槍也好、“風雨預報器”也罷。

  在跨越時代的分析機面前,這些設備通通都只是插標賣首之流罷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

  如今的劍橋校董其實和開學典禮上的威廉·惠威爾很像——局面退無可退,分析機是目前唯一的翻盤點。

  有它在可能贏,沒它必然要寄。

  而既然要說動徐雲加速分析機的完工,校董自然也做好了徐雲可能提出要求的準備。

  只是根據董事會此前的預估。

  徐雲有八成可能提出金錢上的要求:

  例如直接要求多少多少英鎊,或者就是希望學校將他的欠條清零。

  剩下兩成的概率則是與畢業後的去向有關,例如要求保證某個職位,或者要一套住房等等......

  但沒想到。

  徐雲既沒要錢也沒要其他實質獎勵,而是隻想要一個承諾?

  要知道。

  承諾這種東西就像作者加更,很多時候是收不回來的。

  如果遇到徐雲這種勤勉守信的作者那還好說,可要是遇到諸如金色茉莉娘那樣的鴿子,那麼基本上就不會有啥下文了。

  想到這裡。

  威廉·惠威爾不由看了眼徐雲,臉上帶著些許好奇和探究,問道:

  “羅峰同學,你想要什麼樣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