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二章 《關於本章含有大量科普因此建議謹慎訂閱的那些事兒》


  說道歷史上貢獻不符合名氣的科學家,很多人的腦海中可能同時冒出一個名字:

  特斯拉。

  但實際上。

  特斯拉雖然能力很強,但遠遠沒有傳聞中接近神明那麼離譜。

  比如“愛因斯坦代表了人類的上限,而特斯拉則是神明下限”這種話,完全就是沒有任何根據的yy。

  如今的特斯拉,其實是被高度黏貼、神話甚至妖魔化過的。

  通俗點說就是被造成了神。

  特斯拉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應該要歸結於科教頻道在2009年的一部紀錄片:

  《科學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這部紀錄片堪稱後來的萬惡之源,以嚴肅的口吻為特斯拉的各種謠言背書,給很多人留下一個固有的刻板現象。。

  然後15年這部片的導演、編劇和製片都移民了。

  到了現在。

  這些謠言已經多到咱們都沒法闢謠的程度。

  這種情況已經遠遠超過了‘智商稅’可以描述的程度,部分——注意是部分對特斯拉的描述,甚至可以算是反智的程度。

  這樣說吧。

  如今與特斯拉有關的百度詞條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謠言。

  比如傳聞在1912年(另一說是1915年),由於特斯拉和愛迪生在電力方面的貢獻,兩人被同時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兩人都拒絕領獎。

  理由是無法忍受和對方一起分享這一榮譽。

  一些營銷號以這個傳聞為模板,宣稱諾貝爾物理學獎自創立開始的頭三十年間,特斯拉一個人就被評選獲獎九次,又與愛迪生一起二次。

  而他則把這十一次的諾貝爾獎全部讓賢,神明看不上凡人的殊榮。

  但實際上別說後面的那十一次了,連最開始的那詞都是虛構的:

  19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的是尼爾斯·古斯塔夫·達倫,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縱觀特斯拉一生。

  他只在193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提名,並且沒有獲獎,更別提拒接了。

  類似的謠言多如牛毛,數都數不清楚。

  完全是憑空捏造的虛假消息,或者就是把別人的貢獻扣到了特斯拉的身上。

  奈何由於信息壁壘的問題,這種縫合說法被很多不明就裡的人相信了,並且持續到了現在。

  另一個特斯拉被神化的原因則在於愛迪生,因為這位大發明家曾經幹過兩件很沒節操的事兒:

  第一是用交流電電死了一頭大象,還用自己發明的攝像機拍成影片到處播放炫耀,這段視頻到今天依然能在網上找到。

  第二則專門發明了用交流電驅動的電椅,並且說服政府用電椅作為執行死刑的工具。

  這玩意兒殺人過程極其殘酷,就是把人渾身上下綁上線圈,然後活生生用電噼裡啪啦劈死。

  有這兩個洗不掉的汙點在,所以對特斯拉的反向宣傳效果非常不錯。

  客觀來說。

  特斯拉算不上一個頂級的基礎科學家,但可以算一個頂級應用科學家或工程師。

  基礎科學家與應用科學家的最大區別,就是基礎科學發現的是宇宙自然規律,是最原創的發現和研究成果。

  也是一切發明創造的基礎,比如小牛,愛因斯坦,現在的楊老都是這類人。

  應用科學家或工程師,則是把基礎科學理論變成實用的技術。

  他們的目的是發明創造出新的工具或提升生產水平,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

  總而言之。

  特斯拉在人類物理學史上的地位不能忽視,把他貶低的一文不值的言論倒也沒啥必要,擱在現代獲得一兩個諾獎肯定是綽綽有餘的。

  但也絕不應該把他塑造成一個神,這對很多真正有貢獻的先賢來說是不公平的,對科研圈也是有害的。

  而比起特斯拉。

  有一個人其實更適合‘被埋沒’這三個字的定義。

  這人便是......

  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這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但又有些陌生的人物。

  很多時候。

  動漫《海賊王》同名角色的傳播度,都要比這位現實人物高得多。

  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一般只停留在他用扭秤測出了引力常量,甚至一些鮮為人同學早就忘了這事兒。

  但事實上呢。

  這位神人隱藏之深遠超所有人想象。

  且問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機會發現歐姆定律、庫侖定律等能載入史冊的成果,你會怎麼做?

  想必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將他們公佈,享受這個盛名一直到身死吧。

  但卡文迪許卻不一樣,他的做法是......

  讓這些理論爛在了手稿裡,至死都未曾發表,這你敢信?

  實話實說。

  哪怕是徐雲自己在讀博士那會兒知道這事情的時候,心中都產生過一絲懷疑。

  奈何為這事兒作證的人來頭實在太大太大了,大到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最頂尖的大佬之一:

  他叫做麥克斯韋。

  也就是那個寫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現在電磁場理論基礎、沒有他甚至可以說不會有手機,同時私德也堪稱模範的究極大佬。

  19世紀末。

  麥克斯韋應邀興建卡文迪許實驗室時,他本人親自在卡文迪許留下的箱子裡,發現了20捆塵封的神秘手稿。

  當然了。

  後世有些人為了添加神秘色彩,把箱子描述成了一個需要解開某些題目才能開啟的密碼箱。

  在卡文迪許死後的幾十年裡,只有麥克斯韋能解開這個謎團。

  不過遺憾的是。

  麥克斯韋的開啟方式並沒那麼玄乎,只是用了一些物理手段罷了:

  用斧頭砸斷了箱鎖。

  這些手稿現存在大不列顛博物館的珀西瓦爾·大衛德收藏館6號陳列室裡,盧浮宮早些年甚至還為此和不列顛博物館撕過逼。

  當時盧浮宮認為這是麥克斯韋發現的手稿,因此應該由盧浮宮收藏。

  大不列顛博物館則表示,你個搞文藝的博物館看得懂個戟巴物理手稿,拒絕了這個要求。

  而根據手稿記錄。

  在1772-1773年間。

  卡文迪許作了一個名叫雙層同心球的實驗。

  這個實驗第一次精確測出電作用力與距離的關係,指數偏差不超過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