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四十五章 把蟑螂消滅成保護動物吧!

  看著徐雲在紙上洋洋灑灑寫的幾行字,田良偉隱約有些懂了:

  “合成新型毒藥?我好像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

  普通的雜糅藥物是通過信息素吸引目標,讓它吞食毒藥後進行擴散傳染,但由於沒有攜帶信息素的緣故,多輪傳播的效果曲線一般不會很理想。

  而小徐你的想法就是讓毒藥也具備信息素的效果,等目標離開了誘餌處後,自身就成為了一個散發信息素的新誘餌,甚至可以傳遞多代?”

  徐雲點點頭,肯定道:

  “沒錯,這就是我認為的第四代甚至第五代吡蟲啉的方向。”

  田良偉抿著嘴仔細思索了一番,臉上的表情依舊有些不樂觀:

  “理論上似乎可行,但技術上卻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目標單一,一種昆蟲的信息素只能對本物種的成蟲有效,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飛蛾粘板,它只能捕捉到飛蛾,其他的蒼蠅蚊子根本沒法捕捉到。

  二就是合成起來需要突破對應的信息壁壘,這點實在是太困難了,否則那些知名公司或者實驗室早就把它搞出來了。”

  說著說著,田良偉便不禁搖起了頭。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目前幾乎所有的信息素毒藥,都是通過物理雜糅的方式製成的。

  這種生產方法不能說生產企業是傻x,而是因為他們做不到將信息素與生物毒藥合成為一個全新的物質。

  作為國內生物醫院的權威大拿,田良偉自然清楚信息素與生物毒劑的合成到底有多困難,眼下拜耳、輝瑞、羅氏、諾華這些公司都在朝這個方向進行研究。

  這種技術的突破對於科學界來說起不了多少波瀾,別說諾貝爾獎了,連卡里夫獎或者拉斯克獎都摸不著邊,但背後映射的市場卻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然了。

  這些實驗室結合標的大多都不是吡蟲啉,而是三代的呋蟲胺。

  畢竟在那些尖端實驗室裡,吡蟲啉與呋蟲胺相比就像是***比之於三上老師,不屬於一個時代的概念。

  看著不知道想到什麼不太好的回憶的田良偉,徐雲倒顯得很平靜,只見他在紙上又寫了一行字:

  “老師,您看看這個。”

  田良偉下意識的朝紙上看去,過了一會兒,他有些遲疑的道:

  “這是.....甲基化的烷烴?”

  徐雲點點頭,在其中一個Ch3中間劃了一橫,代表將其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