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作品

第六百二十九章 致命弊端


  夏川坐著吉普車,再次進入了那片紅牆綠瓦的園林,見到了笑吟吟的朱老闆。

  寒暄落座,朱老闆先問了一個古怪的問題:“夏川,如果你當大老闆,發現有一半是該死的,你殺是不殺?”

  夏川一臉汗顏道:“朱伯伯,你不是給我下套吧,我可沒那野心啊。”

  哈哈哈,朱老闆大笑:“我套你幹什麼,別人懷疑你,但我知道你志不在此,甚至以後也不會。你給我的感覺,好像沒有成長的過程,天生就擁有成熟完整穩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夏川已經確定無疑,朱老闆是試探他殺馮文斬的真正動機,他若無其事地道:

  “我的看法是不能都殺,都殺了不就塌了嗎。但也不能一個不殺,就像一片違章建築,都拆了阻力很大,但我就拆一個支撐柱,阻力很小,看起來影響不大,但這違章建築會在風雨中坍塌。

  最關鍵的是,殺不能解決問題。

  發達國家就沒有貪汙腐敗嗎?掩飾的好而已。人家發展了多少年,我們才發展幾年,沒有經驗,弄的人人都能看出來。

  如果一半是該死的,那就是制度沒跟上。

  制度建設不可能走在變革前面,特殊時期的有限度混亂是可以接受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感覺不到生存的威脅,錢也就不是那麼重要,再加上法制化進程的推進,必定讓一切都進入可控範圍內。”

  朱老闆目露欣慰,夏川的大局觀確保他永遠不會犯大錯誤,這就夠了。彡彡訁凊

  他開始切入正題:

  “當前經濟進入到高速成長的週期,萬馬奔騰,塵土遮天,又忙又亂的景象讓人喜憂參半啊。喜的地方是,經濟呈現出全面復甦的態勢,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1991年全國在建工程約9000億元,到1992年擴大到2.2萬億元,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

  憂的是,央行多發了500億元,而各地仍然叫嚷缺錢。投資的超速增長正在誘發通貨膨脹。

  英國的《經濟學人》在1992年底的年終稿中便警告說:‘在1993年的某一個時候,蓬勃發展的華國經濟將會出現危險的過熱勢頭,上一次在1988年,幾乎著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