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第117章 讓“六秒爆發”更爆的進階辦法

    別以為這是瞎掰,這是有科學依據存在。

    通過實驗分析,半握拳的擺臂頻率是要落後於伸掌擺臂頻率的。

    具體數據,是10秒鐘之類,大概有2.5次的區別。

    再來算算人體的骨槓槓杆原理——阻力=力x力臂/阻力臂。

    根據公式,你想要克服跑步中的空氣阻力,只有兩個辦法最合適。

    一是加大力臂二是縮短阻力臂。

    因為力臂越長克服阻力所需要的動力就越小,那麼根據這個物理定律來往下推,就可以輕易得出——伸出手指會延長力臂的條件。

    力臂大於阻力臂。

    自然就會相對省力。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動作變化,非但不會減慢你的擺臂頻率,事實證明還可以加快。

    而且手指伸長後,會使得前臂距離增加,這個增加的好處是——可以讓擺臂通過手掌來產生牽引效應。

    這樣就能夠增加擺臂的速度和力量感,上臂和前臂也可以更好通過牽引來結合。

    那為什麼國內和蘇聯都喜歡採取半握式擺臂呢?

    因為半握式在跑動過程中,會產生相對輕鬆的感覺。

    看起來更加符合人體擺臂規律。

    但實驗證明,這樣跑不管是擺臂頻率還是擺臂的速度和力量,都要弱於伸掌擺臂。

    而且不能產生手掌的牽引效應。

    這個用在普通人裡面,同樣明顯,一般來說可以直接提升0.4~0.7秒左右的速度。(大家可以趕緊試一試,瞬間提高,懶人包必備咯)。

    如果進一步延伸到解刨學,那更加可以發現,一條規則。

    那就是人體的上肢屈肌群力量,一般來說都要大於伸肌群。

    而手指手臂,打開手掌,顯然是增加伸肌群的參與度。

    同時還能幫著屈肌群得到伸張,更加放鬆掉肩部周圍的關節,從而增加疾跑中擺臂的幅度和擺臂的力量。

    所以一系列的科學理論體系之下,都是張開手掌比傳統的半握要更加合適。

    尤其是自己現在已經長高了,那麼半握擺臂可能更適合身材稍微矮小一點運動員,這個唯一的可能優勢點都不復存在。

    那自己就可以把這個技術修改提上日程。

    畢竟178.7,怎麼都不算矮了。

    現在回想一下,自己腦子裡的東西真的……是無盡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