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糖糖糖 作品

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家女子,亦可在馬背上生活

    曹不的腦子最是活絡,通過陸羽教授的內容,他已經聯想的十分深遠。

    誠如他所說.

    半年過去了,如今黃河以北的局勢是,袁尚出兵南皮進攻他的好大哥袁譚,而曹操聽從陸羽的提議,掘開睢陽渠,引水將鄴城團團圍困,足足圍了三個月之久。

    袁尚擔心是圍魏救趙,不敢回來救!

    可偏偏,鄴城因為守將審配的緣故,竟是守的固若金湯.當然,這個固若金湯其實有很多的水分,畢竟渠水已經將鄴城圍困,鄴城的糧食還能撐多久?鄴城那些守軍的士氣還能撐多久?這些...都是未知數。

    似乎

    只差一個契機,曹軍就足以攻克鄴城,徹底的將袁氏一族的根基斷送!

    可這一個契機會是什麼呢?

    曹不想了許久,可偏偏聽到陸羽提及的這“小陽春”、這東南風,難免會聯想到一起。只不過.

    “陸師傅,不有一事不明。’

    曹丕是最喜歡問問題的那個...似乎,他很擅長通過問問題拉近與老師之間的關係。

    “有問題,不妨直說。’

    陸羽伸手示意..

    曹不當即開口。“其實,陸師傅若是要攻克鄴城,何其容易?只需要完全掘開睢陽湖的水即可,鄴城的城高卻高不過徐州下邳城,泗水能倒灌下邳,漳河水亦能倒灌鄴城,這不是一舉就能夠收服北境麼?何必只是引水圍城三個月,卻引而不發呢?’

    比起“小陽春”與“東南風”,無疑曹不更在意的是引水倒灌鄴城,這是畢其功於一役穩操勝券的局面..可.

    “子桓的這個問題?你們有能解答的麼?’

    陸羽環望面前的一干太學生.

    搖頭,所有人連連搖頭,就連曹衝也不懂,為何這麼簡單就能破城,卻引而不發呢?“好..那麼接下來,我就跟你們講講為何我始終堅持,不能真正的引水灌城!”

    陸羽緩緩起身,他負手而立,郎朗開口。

    “是,只要徹底掘開漳河水,整個下邳城就會被洪水倒灌,所有守軍、將士、百姓頃刻間淪為水中魚整!不出一日,鄴城也能夠破城!

    “但,站在曹丞相的角度,他不能這麼做!誠然,引水灌城是大功,也會即刻得到無數人的頌揚,可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呢?可史官的筆下呢?他們會記載,丞相曹操引水灌城,致使整個鄴城生靈塗炭!‘

    “曹丞相北伐,一是朝廷公義,而是北境民心,民心不可欺,更不可棄!故而,哪怕是鄴城朝夕可破,卻決不能真的引水倒灌,這會讓曹丞相在五年之後、十年之後成為眾矢之的!北境的民心更是覆水難收!‘

    提及引水倒灌這種事情..

    陸羽其實下意識想到的是清朝時的周培公。

    他亮出紅衣大炮,大殺四方,明明只要下令炮轟,王甫臣重兵把守的平涼城就會被夷為平地。

    可哪怕如此.

    他卻放棄紅衣大炮,支身前去勸降王甫臣。

    他對圖海的一番話,陸羽印象深刻。

    “如此炮轟下去,恐怕不是殲敵,而是屠城了!”

    “城破之後,生靈塗炭,人畜不留,你、我雖然取勝了,功成名就,但是朝中的御史

    們卻饒不了你、我!丹書青史也饒不了你、我!日後不免有小人進讒,說你、我放縱兵馬,殘害百姓!’

    _“那個時候天下早已太平,人們早就忘了我們今天是如何流血的,只記得我們一頓炮

    火滅了平涼三十萬百姓!到那個時候,就連皇上也不得不讓我們做替罪羊!”

    陸羽很欣賞周培公,欣賞他的人間清醒。

    而陸羽身處曹營其實做的最正確的事,是幫助曹操避免了很多次無畏的屠城,殺降不降!同樣的,鄴城是當世人口最多、發展程度最繁榮的城郡,不要萬不得已,不能引水倒灌。陸羽把這個意思講述給了諸多太學生。

    曹衝是第一個回過味兒來的

    他大眼睛眨動。

    “那麼師傅?若是不引水灌城,還有什麼辦法,能取鄴城呢?”

    “這個嘛!”陸羽眼珠子眨動..

    其實對於鄴城,他早有部署。

    試想一下.

    曹操圍城三月,在鄴城守軍、百姓的眼皮子底下把城外的糧食給割了,更是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挖出溝渠,把漳河水引進來,使得鄴城變成了一座徹底的孤城。

    可以說,這三個月對於鄴城守軍而言,每一天都是煎熬.

    若不是因為審配的“嚴刑峻法”,他們早就投降了。

    可即便如此,這種崩潰邊緣的情緒還是會不斷蔓延,審配能壓得住一時,可當此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時,更可怕的反噬即將來臨。

    而這股“反噬”,陸羽預測的是第一百天。

    也就是陸羽的行動,距離現在,還有十日。

    老牌的守城專家,向北而生的審正南..他一定想不到,最先崩潰的人,恰恰是他至親之人

    “這是一次很典型的軍事案例,十日之後,你們可以看看,鄴城是如何門戶大開,曹丞相是如何兵不血刃取下鄴城!‘

    “別忘了,比引水倒灌更可怕的是恐懼的情緒,是人心的背離,是毫無希望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