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繞半山腰 作品

第二十章 藏傳佛教與佈局天竺

    蕭承看六懷呆在原地,微微搖頭,道:

    “大家也都看看吧!”

    六懷聞言,當即俯身一禮,將手中密摺給眾人傳閱一番。

    吐蕃使團傳回的密摺之上,回稟的是,吐蕃國中,有佛門信仰流入其中,在兩國邊境之地的民間頗為盛行,不少吐蕃百姓皆為信眾。

    結合今日陛下忽然召見佛門眾僧之事,或許六懷、慧力還茫然不懂,但惠啟、智迷、甚至阿那律幾人,心中皆是驟然而動。

    怕不是當今陛下,想要借佛門之手,讓雲國的影響力深入吐蕃之中啊!

    想到這裡,惠啟面色凝重,阿那律心中浮想聯翩。

    而智迷,則是臉上難掩激動之色,迫不及待地俯身一禮,搶聲道:

    “佛門眾僧,恭聽陛下差遣!”

    什麼佛門大法師、僧錄司正印?不過是得意一時而已!

    只要自己能夠抓住機會,促使佛門信仰傳入吐蕃之中,千百年之後,自己智迷的名號便如促使佛門傳入雲國的諸位天竺大僧一般,為後世僧眾信仰崇敬!

    蕭承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道:

    “吐蕃國中,各部族為維繫自身統治,愚蒙百姓,使其難得開化,以山川日月為神靈信仰,盛行血祭、人頭人骨做法器,多有蠻荒習俗。”

    “而吐蕃之主棄聶岐,能識大局,有意與我大雲修好。朕想了想,有意派你佛門之人,前往吐蕃教化。”

    說到這裡,蕭承環顧眾人,輕笑道:

    “你們,可願意?”

    吐蕃國力不強,但佔據高原之地,而且與雲國邊境綿長,實在不宜在吐蕃身上浪費太多的時間、精力!

    清朝的宗教手段很好用,蕭承自然要借鑑借鑑的。

    聽到這裡,便是一開始有些迷糊的六懷、慧力,此時也是猛地恍然大悟,眼帶不滿地朝智迷瞪了一眼,暗恨其奸猾無比,竟然刷先表忠心。

    在蕭承面前,六懷不甘示弱,連忙出言表忠心道:

    “陛下心憐吐蕃百姓,有心使其得到教化,真乃是無量大功德啊!六懷當竭盡全力,助陛下教化吐蕃。”

    嘴笨的慧力急得抓了抓腦門,憋了半天,方才漲紅著臉道:

    “貧僧也一樣!”

    蕭承聞言,又看向惠啟,挑眉道:

    “惠啟大師,又是如何看的?”

    若論本心,惠啟實在是不願佛門,過多地牽扯到天下諸國、俗事爭鬥之中。但這事關佛門傳道之事,佛門僧眾必然群情激昂。縱然他有心反對,也孤掌難鳴。

    想到這裡,惠啟心中微微一嘆,俯身道:

    “貧僧,自然是聽從陛下調遣的。”

    當初初登基之時,當今陛下根基尚且不穩,佛門都難以抵擋其手段,便連昔日的雲國佛門威望最盛、實力最強的感業寺,都因為忤逆謀反而徹底覆滅了。

    而如今的皇帝陛下,對外開疆拓土,敗夏國、逼降黎朝。對內推行新制,撤宰相、推行科舉。正是根基最穩,民望最盛,皇權最隆之時,佛門更不用有什麼別的想法了!

    除了畢恭畢敬,匍匐陛階之下,充當當今陛下穩定民間的工具,佛門再無別的選擇……

    蕭承見此,滿意地笑了起來,朗聲道:

    “既然如此,你們今日回去之後,便私下商議出個章程來吧!”

    說到這裡,蕭承頓了頓,扭頭看向一旁的阿那律,道:

    “第二件事,與阿那律有關。”

    一直待在殿中的阿那律,聽到蕭承欲借佛門影響力,展露出對吐蕃的野心而心神不寧的他,忽然聽到蕭承喊到自己的名字,猛地一驚,連忙回道:

    “是,阿那律在!”

    蕭承看著殿中有些侷促不安的阿那律,開口道:

    “你所寫的天竺十三國風土錄,朕很是喜歡。”

    聽到蕭承的話,阿那律有些遲疑地道:

    “陛下、喜歡就好……”

    “天竺與我大雲,此前雖然比鄰,但路途不通,少有往來。而今南方小國國土,盡皆歸附我大雲,兩國之間暢通無阻,倒是應當多加聯繫才是!”

    此前雲國西南雲遠郡與天竺接壤,但畢竟臨近高原,道路崎嶇,商隊行進尚可,但大軍行進便是想也不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