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 作品

第五一七章 王師北定

    於是潰敗的反王軍隊,聽到妖族不斷髮出淒厲慘叫,伴隨著妖軀被撕碎髮出如同撕布一般的聲音,然後鮮血內臟潑灑,鬼兵們一擁而上,一滴妖血都沒有浪費……

    潰兵們瑟瑟發抖,全都跪在地上不敢亂跑了。

    孫大人攻破反王大營、鎮壓中軍大帳、擒獲晉王、驚退七階妖聖,前後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但是六十萬鬼兵匯合了懸壺關中房家軍的精銳,打掃戰場花了半天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喬爭輝奮力表現!以堂堂第七大境,親自坐鎮戰場,事無鉅細都要過問一下,千萬不要去麻煩孫大人,有什麼事放著我來。

    房報國在一旁看著暗暗偷笑,剛才本將軍喊你一起來,你端坐不動閉上眼睛,那個鎮定從容的七境哪兒去了?嘿嘿嘿,其實本將軍真的更喜歡剛才那個桀驁不馴的總鏢頭啊。

    孫大人對於喬爭輝努力表現的原因心知肚明,卻沒有去阻止。喬爭輝不願意跟著房報國一起闖營“營救”自己,孫大人倒是並不意外,換成自己肯定也是不去的。但這就是你的小辮子啊,被本大人揪住了,本大人就可以隨意拿捏你了。以後啊,你還是乖乖的給本大人打工,否則哼哼……你看本大人的這支右手,它是很會翻舊賬的。你再看看本大人這隻左手,翻完舊賬之後它是很會錘人的!

    房報國在一旁幸災樂禍,卻沒想到禍事馬上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孫大人命房報國整軍,一起殺入晉王的領地。按照孫大人的計劃,留下五萬精銳防守懸壺關一線,剩下的十萬人,配合自己鬼軍,拿下晉王的領地不成問題。

    孫大人已經和呂廣孝、柳值商議過來,朝廷正在集結大軍,隨後會有源源不斷的軍隊開拔過來,恢復大吳對於晉王領地的統治,並且以十萬房家軍為主力,在之下,佈置大吳對九巫妖廷的新防線。

    這之後,孫大人需要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徹底清剿晉王領地內的妖族殘餘勢力,穩固後方,然後全力對發起攻勢。

    可是房報國湊不出這十萬精銳。

    他倒是可以把房家軍的主力軍全部抽走,那樣的話懸壺關一線就徹底被抽空了,只能暗中臨時招募新兵,填補房家軍的空缺——房報國自信如果自己真的這麼做,孫大人也不會發現。可萬一有什麼意外,懸壺關就危險了,自己和十萬房家軍也會被截斷後路!

    孫大人絕不會饒了自己。

    房報國糾結了很久,還是硬著頭皮去找了孫大人,支支吾吾的把真實情況說了。然後房報國又擺出了一幅無賴軍頭兒的姿態:“大人,末將這也算是坦白從寬吧,還請大人饒末將一條狗命……”

    孫長鳴一瞪眼:“你膽子不小啊,十五萬的兵額,你吃了整整五萬的空餉!”房報國叫起了委屈:“末將這算什麼?大人如果真去其他軍中調查一下就會發現,那些傢伙才真是狠,二十萬的軍隊,裡面真正能打的也就兩三萬,上了戰場就靠這些精銳,打贏了剩下的老弱病殘一擁而上;打輸了……就徹底完蛋。”

    孫大人冷哼一聲:“這麼說你還算有良心?”

    房報國感覺不妙,縮了一下脖子,老老實實說道:“倒也不是,末將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只不過末將守著懸壺關,不敢那麼幹,手裡精銳不夠,妖族來了末將全家都得給懸壺關陪葬。”

    “哼!”孫大人又冷哼了一聲:“你只做對了一點,沒有對本官撒謊。先調集五萬精銳隨本官出征,剩下的緊守懸壺關一線。

    缺額的部分,本官會從別的軍中調集精銳補足。”

    “至於你……本官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就看你在對妖族的戰鬥中表現了!”

    房報國一骨碌就跪下去磕頭:“大人放心,末將一定把握機會,不會讓大人失望。”

    孫大人不知道房家軍的真實實力嗎?當然不是。房報國以為可以瞞過孫大人,那是他小看了朝天司!但孫大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因為這事情拿下房報國,他是懸壺關坐地王,大戰當前,自然是以穩定為先。

    但孫大人還是故意下了命令,要抽調十萬精銳。如果房報國還想欺上瞞下,孫大人必然會有一番敲打,以免房報國在接下來的大戰中膽大包天恣意妄為。

    房報國老實坦白,就說明這傢伙還是知道輕重的,孫大人就先記下了這一頓板子,讓他戴罪立功。

    加上喬爭輝,接下來對妖族的大戰中,孫大人就有了兩位七境先鋒官!而且這兩位先鋒官必然卯著勁要在孫大人面前表現。

    畢竟……表現差的那個,一定會被大人找後賬。

    孫大人這一番手段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房報國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準備好了五萬精銳大軍出征的一切工作。

    喬爭輝也是瘋狂自救,暗中聯絡了京師的勳貴,孫大人需要補充的五萬精銳,很快就湊夠了,而且全速趕來,大約兩個月後,就能和房家軍會合。

    於是在孫大人抵達懸壺關的第三天,五萬房家軍開出關門,往晉王領地征伐而去——百姓喜迎王師!

    在晉王治下,他們生活得太苦了。生命毫無保障,那些世家大族也被打壓,若是家中沒有五境以上的大修坐鎮,隨時可能從自己大門走進來一頭大妖,殺死自己的家人搶走自己的全部財富;而這樣的罪行,不會受到任何律法的懲罰,人族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

    孫大人判斷晉王在領地內,早已經民怨沸騰。他不斷挑起戰爭,正是一種心虛的表現,需要時刻將大軍帶在身邊,才能獲得安全感。

    孫大人跟晉王說“改變主意”,要將他送回京師受凌遲處死之刑,根本原因是孫大人忽然想到了一個晉王的正確使用方法。

    大軍的先鋒官之一,對邊地更加了解的房報國閣下,爭取到了晉王的使用權。按照孫大人的吩咐,在隊伍的最前方,以碗口粗的毛竹杆,將晉王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