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494章 獵蝗(1)

    主角帶著隨行隊伍,在大雄指引下,往「中轉站」附近的草場前進。



    其實大雄也沒去過那片草場,但他在附近帶著狩獵隊有過狩獵經歷,已經算是最熟悉附近地形的嚮導了。



    在一開始,隊伍走的是一片闊葉林地,喬木在這裡佔據了優勢,把陽光牢牢擋在了上層,樹林底部一片陰暗,草本植被稀疏,除了蕨類植物外,地面上只有隨處可見的枯枝落葉。這附近還沒有什麼蝗蟲氾濫。



    但隨著操場越來越近,蝗蝻的身影開始頻繁出現。



    附近的樹幹、樹枝或灌木、蕨類上,開始出現零星的蝗蝻,這些蝗蝻多是在競爭激烈的草場由於迷路或飢餓而向外自發擴散的個體。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在蝗蟲群還未大規模成年的情況下,它們已經表現出了對外遷徙的迫切需求。



    主角指揮獵鐮猛蟻斥候小隊抓捕了幾隻視野範圍內的大小不一的蝗蝻。這對於擅長捕獵的獵鐮猛蟻而言輕車熟路,而蝗蝻翅膀還沒發育完全,個頭也小,僅僅依靠跳躍是很難躲開集群行動的獵鐮猛蟻隊伍的圍捕。



    主角查看了被抓獲殺死的幾隻蝗蝻的屍體,這些蝗蝻從小到大都有,小的和普通兵蟻差不多,大的已經快接近主角印象中的成年蝗蟲的尺寸了。



    主角能猜到,蝗蝻體型越大就越接近成年。而實際上,蝗蝻在若蟲階段一般為5齡,部分種類為4或6齡,蚱總科有的蝻可達7齡。有些種類的雌性較雄性會多1齡。



    蝗蝻在發育過程中,不同齡期除身體不斷增長外,有些形態特徵差別也較大。



    其一,觸角節數隨齡期的增長而增多。



    其二,翅芽隨齡期的增長而從小逐漸增大。而且通常在低齡期幼蝻的翅芽尖向下,最後2個高齡期蝗蝻的前、後翅芽向上翻折,後翅在外掩蓋著前翅,需到羽化為成蟲時才改變過來,由此可以區別低齡、高齡和成蟲期。



    其三,前胸背板的大小與形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