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水森 作品

第299章 新的地球

    遙控的重要參數均需依賴地心引力常數。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它在推導其它行星的引力常數時,也是重要的過渡參數。

    泰伯星人對地球地心引力常數的修正,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地球人自然科學的一次降維打擊。

    至此,所有的基礎學科必須適應新的地心引力常數,所有的深空探測項目,其設計、研發乃至生產,必須依據泰伯星人的新標準執行。

    否則,地球人的飛行器很可能飛不出太陽系,星際導航系統也很有可能將地球人永遠地困在星際空間。

    除了對引力常數進行修正之外,泰伯星人撤離了位於水星軌道附近的斥候部隊,至此,因他們吞噬暗能量的行為而導致月球的遠離的現象,戛然而止。

    月球停止了加速遠離,正逐步向原來的軌道推進,那個曾經伴隨地球數億年、陪伴人類數百萬年的月球又重新迴歸了。

    但它迴歸的不是地球人的地球,而是泰伯星人的地球。

    當月球迴歸到原來的軌道之時,人類為應對氣候災難而發射的兩顆人造太陽,也將結束它們的使命。

    至此,不用人工干預,地球又會回到曾經那個四季分明、生機盎然的世界。

    但為了使地球的氣候特徵更適宜泰伯星人生存,參照其母星的氣候特徵和環境,他們對地球氣候進行了微調。

    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月球的重量,利用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將地球的黃赤交角從23度26分拉至23度37分。

    黃赤交角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它是地軸進動的成因之一,還是太陽日長度週年變化的主要原因。

    它直接影響著地球上的四季變化和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區分。

    泰伯星人對黃赤交角的微調,造成了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26分之間往返移動的週年變化,變成了地球南、北緯23度37分之間往返移動的週年變化。

    這一改變其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僅僅是11分的改變,導致地球的氣候和晝夜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當黃赤交角變大時,在氣候方面,熱帶和寒帶的範圍將擴大,溫帶的範圍將縮小;在晝夜分差上,北半球的晝將變長、夜將變短,也就是晝夜的差距擴大了。

    從泰伯星人對地球氣候的微調上,可以判斷出他們的母星其具體的氣候特徵,它應該是比地球的重量稍微重一點,也存在著一顆至關重要的衛星,這個衛星類似於月球。

    同時也存在著四季變化和五帶等氣候特徵,只不過它的熱帶和寒帶的範圍更大,北半球的白晝更長。

    除此之外,也是一顆擁有海洋的星球。

    只可惜,泰伯星人盲目地追求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忽略了對母星環境的保護,才導致了它們遠離故土,在全宇宙範圍內尋找適宜他們生存的星球。

    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顆與他們母星幾乎一模一樣的行星---地球,在某種意義上,它們是兩顆跨越星際距離的姊妹星。

    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悲哀?

    但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

    所以,武力征服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至於泰伯星人對月球重量的提升,他們採用了最為原始和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在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利用星際運輸船採集了大量的小行星,其中一些小行星含有大量的冰屑物質。

    即增加了月球的重量,又給其帶來了充足的冰物質,這也在間接上使得月球擁有了大量的水資源。

    為月球輸送水資源的總量大得驚人,相當於10萬個裡海的儲水量,當然,這一數量是建立在精確的計算基礎上的。

    顯然,泰伯星人的目標更為長遠,一顆近在遲尺的衛星,一旦擁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大量的水資源,對其日後的大規模改造提供了條件,它也極有可能會成為泰伯星人前出太陽系和拱衛地球的基地和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