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二百四十章:針鋒相對,國運真龍的真正威力,懷寧親王登場

    沒有復甦。

    浩然文鍾與八玉聖尺在一瞬間產生共鳴,也綻放出聖威,不甘示弱。

    一時之間。

    雙方針鋒相對。

    沒有一方願意退步。

    王朝陽退步了,但女帝不想退步。

    不過女帝的目光,還是望著許清宵。

    她的意思很明顯。

    許清宵退步,她就退步。

    而無塵道人微微沉默,他沒有退步,不過也是看了一眼許清宵。

    要是許清宵不想退步,他也不會退步。

    這場爭鬥,本身也就是許清宵與王朝陽的爭鬥。

    “平亂王。”

    “一時之間爭鬥沒有任何意義,眼下以和為貴。”

    “顧忌蒼生。”

    懷寧親王出聲,他希望這件事情到此為止,現在可以和談,沒必要如此。

    不過他的意思,很多人也支持。

    鬧下去沒有任何意義,真把王朝陽殺了,王朝陽攜帶天地文宮前來,肯定是留有後手。

    如果對方不在大魏京都,殺就殺了,鬧得再大也無所謂。

    可現在,這裡是大魏京都。

    開啟大戰,倒黴的就是大魏王朝。

    只是眾人不好說,也不能說,一切還是看許清宵的想法。

    王朝陽已經退讓了半步,雖然很倔強,但還是退讓了半步。

    “懷寧王請說。”

    終於,許清宵的聲音響起了。

    對方擁有天地文宮,他的的確確不好動手,至少現在不好動手。

    所以讓懷寧親王先說一下他的意思。

    給對方一個臺階下。

    聽到這話,懷寧親王鬆了口氣。

    隨後繼續開口道。

    “陛下。”

    “平亂王。”

    “亞聖。”

    “本王的意思很簡單,王朝陽乃是儒道亞聖,這一點不可否認,身為儒者,又是如此年輕的亞聖,對我大魏來說,是一件好事。”

    “而且王亞聖也是心繫天下,傳教天下,讓君子之意生生不息,說來說去,是希望更多人成為讀書人,好抵抗未來的大亂。”

    “既如此的話,王亞聖是帶著好意來的,本王認為,可以請王亞聖入我大魏,不過只能涉及儒道一脈,朝政之事,以及其他事情,亞聖不可插手。”

    懷寧親王出聲,一番言論的意思,就是支持和希望王朝陽入駐大魏。

    不過很快,懷寧親王的聲音再次響起。

    “當然,大魏畢竟剛剛發生了諸多事情,平亂王也是儒道半聖。”

    “更是開創心學,本王佩服,本王也知道,平亂王也想為天下蒼生盡一份心。”

    “只是人的精力始終有限,大亂將至,平亂王也不希望天地大亂之時,讀書人缺少,蒼生受害吧?”

    “倘若平亂王願意從此不理朝政,一心一意傳教儒道,那本王無條件支持平亂王。”

    “王亞聖也不用來我大魏,可去另處開闢學院。”

    懷寧親王說到這裡。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知道他安著什麼心了。

    這不明擺的想要瓜分許清宵權力嗎?

    許清宵好不容易將大魏文宮滅掉,而且還沒有影響到大魏國運。

    理應當許清宵在大魏開創學派,從而自立門戶,桃李滿天下。

    現在的意思就是說,要麼許清宵負責儒道,脫離朝政,要麼就是繼續把持朝政,但不能去管儒道,亦或者是說,可以管儒道,只是引狼入室,讓王朝陽與他爭鬥。

    這就是懷寧親王的心思。

    當真是進退兩可,不管許清宵怎麼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很吃虧。

    可如若現在打的話,那就更加吃虧了。

    而且懷寧親王這番話也有一些技巧,還是那些小手段。

    他口口聲聲稱呼王朝陽為王亞聖,卻稱呼許清宵為平亂王。

    雖然都是尊稱,可這個稱呼一變,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給人感覺就是,王朝陽不管如何,他都是亞聖,是儒道聖人,一心一意想要傳教天下,阻擋三年之後的動亂。

    而許清宵是大魏的王爺,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眾人,許清宵是大魏的王,心思很多都放在大魏王朝,放在朝政上面去了。

    儒道這方面,許清宵只是有成就罷了,但傳教這種東西,可能不太行,畢竟心思不在這裡。

    這種言語的技巧,許清宵瞬間明白。

    “不可。”

    “大魏不需要新的聖人。”

    “尤其是來歷不明的聖人。”

    一瞬間,女帝的聲音響起,她直接拒絕了。

    這是女帝的回答,她直接幫許清宵拒絕了對方。

    大魏的確不需要新的聖人,有許清宵一人即可。

    可此話一說,王朝陽皺眉,不過他沒有說話,懷寧親王接著開口了。

    “陛下。”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可有些話臣還是要說。”

    “浩然王朝之事過後,朱聖封印天下,但卻只能封印三年,三年之後,會有什麼動亂,誰能保證?”

    “大魏王朝如今蒸蒸日上,哪怕平亂王治國再好,能影響天下大勢嗎?能影響天地之力嗎?”

    “三年之後,甚至兩年之後,一年之後,天下妖魔四起,到處都是災禍,如若大魏王朝,能在三年內,孕育出大量讀書人。”

    “對大魏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好處,王亞聖救助天下蒼生,而平亂王治理國家,一主一輔,五年之後,大魏王朝將有希望超越古今往來一切王朝。”

    “懇請陛下,三思而行,莫要因一時激動。”

    “臣這番話,沒有任何私心,為的是天下蒼生,為的是大魏蒼生,也為的是我大魏國運。”

    “倘若陛下認為臣這番言論不妥,那請平亂王想出更好的辦法。”

    “否則,在京都內大動干戈,引得生靈塗炭,這就是諸位想看到的嗎?”

    “如若真是這般,那臣無話可說。”

    姜不愧是老的辣。

    懷寧親王這一次,完完全全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他以天下蒼生,大魏蒼生為由,推崇王亞聖為儒道之首,在大魏內傳教天下。

    同時也讓許清宵繼續把持朝政,看似好像一主一輔,可實際上許清宵在大魏王朝本身就是說一不二。

    完全沒有給許清宵任何一點好處,反倒是削了許清宵的權力。

    在他口中,卻成為了皆大歡喜的局勢。

    而且以天下蒼生為由,讓人即便是有私心,也不能說出來。

    這一招,當真是狠啊。

    許清宵選擇朝政,那麼王朝陽接管大魏儒道,白白摘了桃子。

    如果許清宵選擇儒道,那更好,各地藩王直接開始奪權。

    這兩個選擇,許清宵必須要選出一樣來。

    當然許清宵也可以選擇儒道,從而明面上放棄朝政,暗中處理國家大事。

    可問題是,偷偷摸摸做一點事情,可能發現不了。

    真要做些大事,逃得過這些法眼?

    到時候拿出去一宣傳一渲染,明明許清宵是在為大魏做事,卻被扣上一個不守誠信之罪。

    然後各種陰陽怪氣之言。

    什麼,這就是聖人之道?

    什麼,這就是君子之道?

    儒道成聖之後,道德極其重要,這算是對儒道的限制。

    真要拿這個來抨擊你,天地也會認可。

    總不可能,說了一大堆道理,自己做不到,必須讓別人做到?

    “平亂王,不知您是如何考慮的?”

    懷寧親王開口。

    他看著許清宵,如此問道。

    而天地文宮內。

    王朝陽淡然一笑,他很溫和,因為這個抉擇,不管選擇什麼,對他來說影響都不大。

    實在不行,就不入駐大魏了。

    可能分化許清宵的權力,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這樣做可以報復許清宵。

    這一刻。

    所有人望著許清宵,等待許清宵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