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314章 封官

    楚天率領一批武將利用劇縣的傳送陣回到琅琊國,同時調動主力軍團南下,轉變進攻方向。

    留守青州兩個郡國的分別是樂毅攻勢軍團、伏波軍團。

    其餘主力,陸續從北海國撤出,集中精力對付其他諸侯。

    壽春,可能會是下一個目標。

    “命令陳登訓練廣陵防守軍團,如果出征壽春,則他的防守軍團沿著長江進攻九江郡。”

    壽春屬於揚州的範圍,佔領壽春,相當於奪得窺視揚州的橋頭堡。

    楚天回到夏城,暫時結束對四方的征討。對於李廣和杜如晦的泰山軍團進攻濟南國一事,楚天讓他們自由發揮。

    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歷練,同時楚天不打算讓青州刺史好好發展。李廣和杜如晦發起對濟南國的戰爭,無疑會將青州刺史拖入戰爭的深淵。

    作為楚天基本盤的徐州五郡卻沒有戰爭的壓力。

    目前還在打仗的是泰山郡、北海國、東萊郡三個其他州的郡國,對徐州的影響甚小。

    在對四方的討伐告一段落以後,楚天需要考慮眾人的功勞,對其進行提拔,以拉攏人心。

    樂毅參與國戰,攻泰山郡數城、破北海國高密和營陵,被楚天遷為偏將軍,領北海相。樂毅畢竟不是元老,而是降將,一度給楚天勢力不小的麻煩,給予這樣的官職已經是優待。

    周亞夫始終拖住曹操的主力,沒有給曹操勢力任何發展的機會,雖然最近沒有出現在楚天面前,但其功勞不亞於其他攻城拔寨的武將。再加上楚天出任徐州牧時,已經提拔周亞夫為偏將軍,所以楚天上表朝廷,請求封周亞夫為蕩寇將軍。

    蕩寇將軍就比較有意思了,周亞夫要對付的是曹操,那麼便是將曹操視為寇。

    花木蘭、薛仁貴、趙雲參與國戰,有擊敗於禁軍團、田忌軍團之功勞,被楚天遷為裨將軍。

    李廣參與國戰、討伐泰山郡、進軍濟南國,同遷裨將軍。

    臧霸、孫觀堅守諸城縣,勞苦功高,從都尉升遷為奮武校尉、折衝校尉,再積累功勞,可為將軍。

    糜芳本來是校尉,因為參與平定廣陵郡之戰,以及彭城之戰,被升遷為中郎將,距離將軍相差不遠。

    夏天涼仍然擔任琅琊相,同時被任命為偏將軍,地位凌然,在軍事大臣中與周亞夫、樂毅同級別。李秀寧因為依附於夏天涼,同時參與國戰、彭城之戰,遷為裨將軍。

    對於最近投靠的武將,楚天也進行一系列的任命,不但要考慮其能力,還要考慮其資歷。

    楊業在沛國屢次擊敗袁術,威震沛國,直接從騎都尉升遷為中郎將。

    徐榮跟隨周亞夫對付曹操,屢次偷襲曹操糧道,同樣由騎都尉升遷為中郎將。

    華雄這段時間在徐榮麾下效力,升遷為校尉。

    陳慶之剛剛效忠,沒有立下戰功,所以只擔任騎都尉。

    徐盛作為伏波軍團的主將,勉強算是元老了,升遷為中郎將。鄭芝龍遷為校尉。

    尹禮等參加了一系列戰鬥的後備武將,同樣有所升遷。

    比較特殊的是,楚天升遷的名單中還有來自法蘭西的聖女貞德。

    貞德參與討伐泰山、彭城之戰、擊敗田忌軍團,楚天任命其為鷹揚校尉。鷹揚校尉是花木蘭之前的官職。

    除了武官,對一群文官,楚天又有所任命。

    張紘出任琅琊相長史,杜如晦出任泰山長史,魯肅被楚天留在身邊擔任書佐和幕僚,進行栽培……

    “鷹揚校尉?這是什麼?”

    聖女貞德莫名被任命為漢帝國的官職,她有些迷惘,完全不懂東方的官職體系。

    楚天以示激勵:“以後立下更多戰功,爭取早日成為將軍。”

    “我只想盡快回到……”

    “你可以下去了。”

    楚天通知她任命為鷹揚校尉的消息以後,便將她趕走,絕口不提讓她回到法蘭西之事。

    糜竺率領船隊到東瀛平戶城貿易,尚未返回,他被楚天任命為“東渡校尉”。這是楚天自封的雜號校尉,以後專門從事與東瀛的貿易。糜竺是第一任東渡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