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26章 圖書收藏

    這本《民情一新》,有七八成品相,應該是明治早期刊印——明治中後期東洋印刷體系全面革新,統一採用歐美的包脊膠釘格式,不再有“線裝版”。

    如此算起來,應該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算是古籍。

    但這種書籍市場容量很小,最多能賣個三五十美元,還要對象是東洋人——紐約唐人街也有不少其他國家的亞裔居住,東洋人同樣不少。

    另一本看起來老舊很多,書頁有點“黃、脆”,品相上只有五品,這是個短板。

    從紙面發黃的程度來判定,不會晚於清中期。

    因為封面的“名帖”已經丟失故此,盧燦既不清楚書名,也判斷不出來究竟是明版還是清早期版。所謂“名帖”,就是貼在書封面右上角,上面寫著書籍名稱的豎形貼紙。

    宗老還真是好運氣,逛個跳蚤市場破書攤,竟然還能逛出一本“古籍”?

    這本書給盧燦一定壓力——如果內部損壞不是很嚴重,價值還是不錯的。

    明刻有宋版遺風,又因為刻書技術遠勝以前,因此,明刻本的價值可不低,尤其是官刻本。

    明代刻書同樣分“官”“私”“坊”三類。

    官刻本又

    分為“內府本”“經廠本”“國子監本”“部印本”,以及地方官府的“書帕本”。

    除了“書帕本”外,其它的官刻本,收藏價值都很高。

    為什麼“書帕本”不值得收藏?

    明代官員上任或奉旨歸京,經常以一書一帕相饋贈,當時稱這種書為“書帕本”。

    因為這種書主要是用於饋贈,通常和絲綢、金錢一起送人,屬於“附庸風雅”——重點不在於書,而在於其它物品,送人以書不過是一種形式,受書之人未必看,刻書之人也不是為了傳播好書或營利賺錢而認真刻,甚至都不會認真校對。

    因此,“書帕本”素來被認為是明官刻本中,質量最下的一種。

    盧燦抬頭看看宗越,想從他的表情中猜度,究竟是不是明官刻。宗老似乎感應到他的目光,略略扭頭,對他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

    這笑容讓盧燦的心底戈登一下,不會是宋刻本吧?

    想到這,他的目光再度落在發黃的封面上——還別說,封面紙張的粉化程度及脫水的情況,看起來還真的像宋刻本!

    這本“爛書”,他一直沒往宋刻本上去聯想,因為宋本古籍實在是太珍貴,他根本就不認為,在紐約的破書攤上,能找到一本宋刻本。

    可是,為什麼又不可能呢?

    就眼前這位小黑皮攤主,他會認識宋刻本?

    幾乎可以肯定他認不出宋刻本的尊貴,那麼他在收貨時,混入一本宋本古籍,又有什麼問題?

    如果是宋刻本,即便是五品相,那也很難得,如果內頁保存得再好一些......單靠這一本,宗老幾乎就能拉平他與自己的差距!

    我去!老頭厲害啊!運氣也好!盧燦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一本宋刻本。

    得,自己還得加油!

    買來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對身後招招手,阿忠從人群中鑽出來,朝兩位老先生微笑頷首,然後拎著編織袋,站到盧燦身後兩步。

    宗老回頭盯著阿忠一眼,忽然對盧燦笑道,“我就說呢,感覺身後有人綴著,是你保鏢啊。”

    盧燦抬抬手對宗老笑笑,“阿忠,我家裡人。”

    宗老的話,讓盧燦印證心底另一個猜想——宗老練過武術。

    雖然阿忠沒有特別刻意隱藏,可他為了不影響盧燦逛街,還是儘量讓自己不那麼引人注目,在唐人街這個滿大街都是亞裔的地方,其實很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