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749章 大作疑雲

 盧燦也有些心動,扭頭看看趙太來,“太來,這是你的主場,賓客到齊沒有?什麼時間開場?”

 哦,這是給自己撐場面呢!趙太來笑容抑制不住,抬手臂招呼圈子外圍的活動部主管,“小齊,人到齊了嗎?活動是不是可以開始了?”

 小齊看看錶,有點猶豫,“差六分鐘到七點,不過,位置已經滿了,也可以開始。”

 活動就是活動,需要有規矩的,雖然盧燦有資格打破規矩,可如果無視規矩,丟的是主辦方的臉,所以,盧燦擺手笑笑,“那就等會吧。”

 晚上七點,趙太來代表香江藝術基金致辭,很簡短。

 遂即,活動開始,人群頓時湧向袁殊和盧燦幾人所在位置。

 袁殊將畫軸平置,緩緩攤開。

 窄邊蘇裝夾裱,裱頭寬三寸,褐色麻紙,頗有老色,不像新裝做舊。

 再往下推,露出畫面留白以及題跋的題首,紙張微黃,為老舊生宣,不似作偽,再看題首字跡,墨色微淡,但小楷清勁秀雅,有些眼熟,盧燦很快認出,有些驚訝,“是文徵明的大作?”

 袁殊的手停頓下來,對盧燦豎起大拇指,“盧東家只看了兩三個字,就認出衡山居士,牛!”

 他確信盧燦剛才一直和自己在一起,王季遷肯定沒告訴對方,這眼力勁,確實沒得說!

 文徵明祖籍為衡山,因此自號“衡山居士”。

 盧燦看了眼王季遷,文徵明的畫作,虎博有好幾件,王季遷上手過無數次,又怎會鑑定不出?

 王季遷雙手抱胸,眼神盯著正在展開的卷軸,面無表情。

 畫軸再度緩緩拉開,題識為“雨過郊原寂歷,日斜林影交加。可是春光有準,東風已到貧家。戊戌正月徵明”,鈐印“徵明印”和“悟言室印”。

 字跡、題詩、印泥印章,似乎都沒問題。

 如果一定要說有問題的話就是字跡略淺。

 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是五百年前的作品,出現褪色和淡化現象,也屬於正常。

 畫面再攤開,一片墨染叢林出現,典型的“雲林墨法”之風。

 所謂“雲林墨法”,是文徵明吸收趙孟頫繪畫的古意,王蒙結構的繁密,以及黃公望的渴筆風格之後,獨創的風格。特點是多用渴筆,從淡裡繪製,筆墨在疏中求密,畫面上看似簡疏的筆法,卻包含了多重的復筆勾皴,松秀沉穩、淡定自然,其畫皴擦多於渲染,於幹淡簡練中透出腴潤,給人以空寂蒼茫、冷逸出塵之感。

 整幅畫作,很有文徵明的氣韻。

 左側是清朝收藏家費念慈的籤條“文待詔春到寒林”和收藏印“西蠡”。

 到現在為止,盧燦還沒看出毛病所在,他能確信,這是文徵明的畫作!

 不過,他依稀也感覺有些不對勁,具體表現嘛……這是一幅墨畫,可整體感覺用墨比較淡,或者說墨褪色比較嚴重,導致畫作的氣韻雖然很足,可畫面上有零星幾點出現不應該的斷續。

 似乎不應該出現文徵明這類大家之作中呀?

 確實很傷腦筋!

 盧燦準備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