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667 第六十六章 逃亡

但在他說出緣由後,她仍然一時沒能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派她去剿匪,並非容易之事。”劉備說道。

有婢女終於送來茶湯,裡面不僅有油鹽姜蒜,還加了米,慢慢熬到現在,變成了大將軍很糾結的一種茶粥。

田豫端起碗慢慢吃,沒有言語,看著主公用調羹在碗裡攪,邊攪邊說。

——這個活交給陸廉,對劉備和陸廉都是很麻煩的事,這次鄄城被襲就是再明白不過的一場報復。

但他還是這麼做了,理由也很簡單:

陸廉這一路可以選擇許多人為主,甚至也可以自己佔山為王,如黑山賊一般慢慢發展,她為什麼選他呢?

是因為他身負延續大漢的天命嗎?那“天命”何以選他呢?

自靈帝無道,黃巾動亂至今,明章時富足安定的世道已不在了,百姓們漸漸將自己與蒼頭等同,願意賣身給富人家為奴為婢,後來富人家也被這個世道幹掉了,百姓們又漸漸將自己與豬狗等同,顛沛流離,四處求一口飯吃。

他們死得隨意,但貴人們的生活也一樣艱辛,因此很少有人去多看他們一眼,就那樣放任他們自生自滅,將白骨爛在泥裡。

他出城巡邏,見到泥淖旁有幾個衣衫襤褸的婦人稚童哭叫求救時,他是可以視若無睹,策馬從那片澤地旁繞行而過的。

他救了一個倒在泥坑裡的可憐蟲。

——既不是曾經的“列缺劍神”,也不是後來的“大將軍”。

於是他迎來了他的“天命”。

田豫愣住了,看向明公時,明公端起那碗茶粥已經開始慢慢喝。

“明公今日仍作此想麼?”

“無終始者,非君子也,”劉備道,“富貴貧賤,道理豈有不同?”

“既如此,”田豫忽然急急地說道,“我怕世家攻鄄不下,將不利於大將軍。”

“長則旬日,斷則兩三日之間,”這位主公很平靜地說道,“辭玉治下生民受人所惑,或將逃去幷州。”

樂昌的百姓逃了。

一亭接一亭,一鄉接一鄉,扶老攜幼,哭聲震天。

他們離別了已經種下冬麥的田地,離別了自己低矮的泥屋,離別了溫暖的火爐,捲起了已經糟爛不堪的席子,彼此攙扶著,哀嘆著,走進了初冬的寒風裡。

有人騎著馬往復查看,偶爾也會跳下馬,很殷勤地扶一把踉蹌的老人,又擦拭掉稚童臉上的淚水。

——為什麼要逃呀?

百姓們哭泣著看向他們所依靠的使君。

那位儘管已經從縣令上卸任,但依舊德高望重的老人拄著鳩杖站在他們中間,清晰而洪亮地高聲道:

“因為陸廉要奪了你們的田地,分給追隨她的兵卒!

“因為陸廉要奪了你們的妻女,充作軍中勞役!

“她還要將你們從貴人的蔭庇下拽出!收走你們的家貲,將你們磋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