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 作品

第617章 欣欣向榮


 不但街道變得更加寬闊整潔,通勤更加方便,人們的生活也肉眼可見地寬裕了起來。


 除了已經過上好日子的人之外,才加入聯盟不久的居民以及身份還是「被監管者」的流民也沒有被落下。


 東郊的一千棟預製板公寓也完成了所有工期,四萬多戶符合安置條件的居民已經順利入住。


 截至目前為止曙光城的登記常住人口已經從早些時候的五萬人躍升至十萬人


 !


 而更讓人欣慰的是衛生部提供的新生人口登記數據——繼落霞行省的戰爭結束之後,一場來勢不小的嬰兒潮正在醞釀中。


 雖然這給聯盟當前有限的醫療、教育資源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積極的一面卻是極大改善了當前人口結構。


 聯盟的倖存者們正在走向新的生活,雖然這片土地上的災難遠遠沒有結束,但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信心。


 因為他們的管理者確實兌現了他在凱旋儀式上,向聯盟居民們做出的慷慨激昂的承諾—


 讓美好的品質在聯盟的社會中脫穎而出。


 勤勞的人絕不會成為傻子,只要積極地學習、工作和生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就一定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黎明城的也是一樣。


 這裡的變化僅次於曙光城。


 原先只有一塊木牌的火車站,如今已經變成了混凝土修築的車站大廳。


 從工業區到物流中心是六車道的公路,曾經住在鐵皮房裡修排水設施的工人們如今已經搬進了帶電梯的樓房,原來叮叮咣咣的小作坊也都變成了佔地數十乃至上百畝的大型廠房。


 客觀來講,這裡的發展度和居民生活水平雖然比不上曙光城,但「電氣化程度」和「城市化率」卻比曙光城和巨石城加起來還高。


 畢竟聯盟唯一一座城市級的聚變堆就坐落在這裡,這兒的電力資源甚至連運輸成本都沒多少。


 由於丘陵多於平原,當地居民大多都住在容積率較高的樓房,因此電梯幾乎是標配。


 曙光城的那種三四層高、只住一戶或者兩戶人的獨棟小屋,在黎明城這邊反而看不到。


 因為有大量現成的地基可以用,黎明城當局乾脆將新住房都蓋在了西洲市原來的廢棄建築上。


 繁榮紀元時代修建的住房雖然大多已經無法使用,但地基卻出人意料的完整,而且質量好得驚人!直接在原來地基的基礎上再蓋一棟使用年限五十年的樓房問題完全不大!


 甚至搞不好新蓋的樓房到了報廢年限,埋在地下的那一截都還是好好的。


 考慮聯盟當前基建水平與繁榮紀元的代差至少在一個世紀以上,這種事情完全有可能。


 再加上西洲市在繁榮紀元屬於人口密度較低的宜居型城市,建築樓層普遍不高,拆除難度也不如清泉市那麼大,混凝土垃圾還能通過理想集團提供的技術進行回收,在黎明城蓋一棟二十層高樓的成本會比在其他地方低很多。


 目前黎明城登記在冊的常駐人口已經從八萬增長到了十一萬,而這幾乎就是這座聚居地全部的人口。


 畢竟這裡是聯盟的工業重鎮,商業方面並不如


 南邊的曙光城繁榮,大多數人來這兒都是找工作的。


 只要工作就需要納稅,納稅便需要登記,因此這兒的「黑戶」理論上也是全聯盟最少的。


 除了直接關乎民生的住房和產業之外,黎明城的另一大基建項目便是西洲湖東北岸的水壩!


 西洲湖作為人聯時代的環境改造工程之一,可以算是河谷行省中部地區最大的人工湖。


 這座湖泊在中州大陸中部地區沙漠化治理工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進入廢土紀元之後,這座被荒廢的湖泊卻因為冰期結束、降雨量增加、湖床結構改變等等一系列的原因發展成了嚴重的水患。


 如果能夠將這座「人工蓄水池」修復,從西洲市西北側至天水支流一帶的大片黑土地將能夠被釋放出來。


 這項工程預計至少能為聯盟增加數十萬畝的耕地!


 而且和落霞行省那些依靠「河堤」系統維持的耕地不同,這片黑土地的存在無需依賴於


 任何未知的技術。


 雖然聯盟的糧食主要從附庸國進口,農業並非黎明城發展的重心,但沒人會嫌自己的耕地資源太多。


 哪怕npc們沒興趣中,扔給「瑪卡巴子」、「上山打老虎」這些熱衷種田的生活職業玩家們去開發也是極好的。


 數十萬畝的耕地,全新的生產方法和生產關係,開荒中可能遇到的麻煩......這要是換成土豆大廠的《和麵1800》,當個資料片發都夠了!


 在現實中承包一片上百畝的莊園得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在廢土上只要偶爾解決一下流竄的異種和廢土客就夠了。


 總之,雖然期間經歷了包括戰爭在內的許多事


 情,但黎明城的工人們最終還是不負眾望地克服了萬難。


 根據環境工程師布坦提供的圖紙和施工方案,在101號營地一眾專家與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西洲湖水壩總算是竣工了!


 不只是西洲市北邊的那片黑土地,原本整個泡在湖水裡的四新區也重新浮出了水面。


 以後穿過這片區域,再也不需要坐船了!並且不止如此。


 隨著湖水的退潮這座被湖水塵封了將近一個半世紀的城區,還解鎖了不少之前玩家們沒有探索到新區域。


 比如,位於四新區地鐵路段附近的100號避難所!


 根據101號營地提供的資料,該避難所計劃庇護人數為三萬人,並原定於廢土紀元60年解除封鎖。


 然而遺憾的是,廢土紀元52年,蔓延的湖水便將四新區整個淹沒,徹底封死了100號避難所的大門。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00號避難所承擔的任務是西洲市的重建。


 甚至於,位於西洲市地下的備用可控聚變堆一一也就是聯盟正在用的那臺,原本就是為100號避難所而準備的。


 由此可以推斷,100號避難所中應該保存有一定量的氦三資源儲備,居民中大概有相當比例的核工程師。


 隱居在101號避難所的方法博士判斷,該避難所居民倖存概率僅為3.1%,繼續履行任務的概率不到1%,成功率更是接近於0,因此便將該可控聚變堆的座標提供給了101號營地的廢土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