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1097 物資回收公司

    不過只要有了趨勢,人們就可以等、願意等。如果說私酒釀造和槍械製造行業給了自管區流民們一點希望,那接下來部分允許進入紅區放牧就讓大家看到了靠近希望的可能。而在正月十五才宣佈成立的物資回收公司,才是真正的強心針。

    這家公司的全名應該叫做東亞聯盟後勤部物資局駐自管區物資回收公司,隸屬關係並不在自管區委員會,但它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從此以後自管區的流民就可以通過培訓、考試、申請、核准的方式,半公開的進入紅區蒐集可回收利用物資,不用再餓著肚子,隔著一條封鎖線望洋興嘆了。

    為什麼說是半公開的呢?因為流民們還不能以個人身份隨意出入紅區,必須通過一系列審核手續獲得准許。而搜尋回來的物資,大部分要按照回收公司給出的價格出售給回收站,剩下的才可以自由支配。

    這麼一來自管區流民等於不是在給自己工作,也不是給管委會工作,而是在為聯盟後勤部工作,有點像委託也有點像僱傭。

    聽上去這件事好像和管委會沒啥關係,既沒有審批權也落不到實物,還得負責培訓篩選申請人,光出力沒收益,純粹的賠本賺吆喝。

    實則不然,這家物資回收公司實際上從人員到辦公地點都由管委會獨立管理,收回物資的價格也自由控制。後勤部物資局只管定期在申報材料上蓋章,發放特別通行證,再從回收公司手裡用比市場低很多的價格收購需要的物資。

    這麼看起來好像就合理多了,聯盟政府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物資、管委會能通過培訓考核和出售剩餘物資賺取差價、流民則有了大量工作崗位,可以靠自己的勞動賺錢養家,三方都有利可圖。

    沒錯,這就是洪濤利用春節假期說服了一部分聯盟政府官員和理事會理事,發起的又一個新提案。儘管過程依舊比較艱難,但這次獲得了大部分中立派的支持,最終還是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