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864 重兵壓境

    不光焦樵不喜歡周媛,林娜同樣不喜歡。沒別的原因,就應為是同行。兩人都是女性,還都是很有頭腦、手段和地位的女性,權利慾誰也不比誰弱。湊到一起要是能互相喜歡,必然是拉拉,否則互相忌憚、提防才是常態。

    但古人又說了,最瞭解伱的往往是敵人。周媛和林娜從復興聯盟起就明爭暗鬥,轉眼間十年了,除了鬥爭之外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很多問題上她們倆不得不暫時站在一個立場上互相扶持,以確保不落下風。

    另外女人還有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就是情感,她們倆都避不開。在這個問題上,林娜有時候很佩服周媛的大膽與堅持,以及那種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勇氣。

    所以在洪濤的問題上她並沒過多和周媛計較得失,很痛快的採取了合作的態度。因為她心裡清楚,只要是有利於洪濤的周媛都會毫不遲疑做出讓步,這時候再斤斤計較就顯得有些愚蠢了。

    8團被喪屍圍困的第三天傍晚,三艘聯盟海軍炮艇攜帶著200名海軍陸戰隊員,沿著淮河上溯到了信陽附近。本來應該是4艘的,但長途高速奔襲中一艘炮艇出現了機械故障,只能暫時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同時預備役第一旅的5000餘名官兵連同18輛122毫米自行榴彈炮也從許昌基地經過兩天的急行軍,基本算是在指定時間內抵達了目標。

    此時在明港機場附近已經集結陸軍一個半旅、空軍三個飛行中隊和海軍所有的內河炮艇。另外第三旅的剩餘部隊也正在路上,預計2天后可以抵達。

    別看總共也就萬把兵力,這可是大半家底。做為世界第二大幸存者組織,東亞聯盟的常備軍事力量也不過就有2萬出頭,再多就供養不起了。

    由此也能看出聯盟高層對於這次救援行動還是非常重視的,寧可耗費寶貴的燃油和機械化力量,也要把被喪屍集群圍困的官兵救出來。除了張柯之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士氣。

    假如眼睜睜看著8團被喪屍群淹沒,以後再有清理行動怕是就沒人樂意盡心盡力去做了。敷衍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板過來,失去了信任、士氣和人心,聯盟政府受到的損失會比全力營救更大,這筆賬藍迪還是算的清的。

    與人類倖存者大軍壓境相比,喪屍集群表現的反倒更平靜,也更令人膽寒。這次的喪屍群體沒有像以往那樣大咧咧的向北推進,在把8團主力包圍在水庫之後就停止了大範圍北上,按兵不動了。

    在對兩群被包圍的人類倖存者展開攻擊方面,它們也展現出了很高的執行力和指揮才能,連圍三缺一都用出來了,剛開始兩天對楊明指揮的8團主力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和洪濤、張柯相比較,楊明還是嫩了點,或者說是對喪屍以及活屍的瞭解不夠深刻。當他感覺到東側的喪屍群比較薄弱之後,立刻就用裝甲車開路,重火力營提供火力支援,很快在包圍圈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幸好他還留了個心眼,沒有把全部主力都投入到突圍行動中去,只派了兩個連來了次試探性進攻。結果剛突出缺口不遠就遭到了幾隊藍魔鬼的集中突襲,損失慘重。要不是有幾輛裝甲車拼命掩護,估計能活著回來的不會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