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第632章 入鄉隨俗3

    不過呂偉安白擔驚受怕一場,洪濤真不是衝著他笑的, 而是在笑自己是個傻蛋。

    直到此時,他才算完全搞明白東亞聯盟是怎麼把十幾萬人養活的, 既不是靠充沛的儲備也不是像救贖者那樣命令流民都去種地,然後用工農業剪刀差把農民剪的一毛不剩。

    這些傢伙不知道是從哪兒學來的這套東西,他們採用稅收方式巧妙的調整了工農業需求,還把好名聲全佔了,唯獨坑的就是商人。

    想想也對, 在這個時代裡最不缺的就是商人, 有沒有他們大家全都一樣活。至於活的是不是舒服愜意, 在多一半人整天全為了溫飽發愁的時候誰會去關心那個呢。

    只要能提供基本生活要素, 再在表面上下點功夫,給流民一定的安全保證,這裡不光是樂土還是旋渦, 會把周遭那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口飯就得去和喪屍拼命的流民全都吸引過來。

    人口多了, 工農業生產水平必然會增長,工農業發展起來了生活物資豐富了,自然又會吸引更多人來投,人口就更多了……

    這就是個良性循環,直到有一天能源、土地、水源不夠分配為止。但用腳指頭想想也會得出個結論,至少在這輩子,自然資源是不會缺的。缺的是採集和挖掘的人口, 這又是個良性循環。

    自己帶著胡楊他們決定回京城的時候有兩個打算,首先是找個工作幹, 只要不太累,能有個穩定生活足矣。實際上淘金客並不怕累,能有正常工作誰樂意去玩命呢。

    其次, 要是有機會就乾點小買賣,因為在伊寧那邊能有個小買賣做,哪怕會被各方盤剝, 依舊能過得不錯。

    但此時洪濤感覺自己算計錯了,伊寧是完完全全的配給制,所謂的買賣不過就是剝削流民之後產生的剩餘價值。要是沒有救贖者的腐敗管理層挖牆角倒騰物資,那地方做啥買賣也得餓死。

    東亞聯盟雖然也是配給制,但他們採用的是雙軌制。對正式居民和對流民完全是兩種態度和辦法,前者就像支軍隊,從上到下沒有任何自由,更不允許過多參與經濟領域。

    後者則屬於自由市場,市場規則和宏觀調控由聯盟負責,剩下的全是讓市場決定。不太穩定卻充滿了活力,接受剝削但很難感覺到,還和前者充分互補。

    這套東西到底是誰想出來洪濤真不清楚,反正他自己是琢磨不出來,更沒有嘗試過。不過他知道一件事,現在再想改已經來不及了,除非買房的錢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