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第597章 漁民

    同時也沒忘了經濟效益,賽里木湖特產的高白鮭她吃過,味道非常不錯。但除了捕撈之外還要翻山越嶺往回運,動用裁決者和救贖者士兵都不太合適,而讓流民去做這件事就能把成本降到最低。

    手下人也確實落實了她的意圖,只不過通過層層攤派和轉包,從每週一百斤迅速漲到了三百斤,這個活最終落到了伊斯扎韋老關係頭上。

    即便是這樣,只負責捕撈和不到百公里的運送就能換來足夠食物,對大部分流民來講依舊是不可多得的好工作。

    如果不是為了感謝胡楊在他最低谷時的照顧,伊斯扎韋完全能通過第n次轉包,從本來就不稠的湯水裡再過一遍篦子。

    胡楊一夥人自然不會拒絕,歡天喜地的跟著執勤的裁決者去了賽里木湖,從淘金客向漁民轉型。雖然剛開始沒誰會擺弄帆船,只能划著小船下網,每天從天不亮就開始勞作,天不黑不敢上岸,一天下來也撈不到幾條。

    但這時候的人為了口吃能把命豁出去,甚至敢打藍魔鬼的主意,還有什麼是不敢做或者不會做的呢。白天抓不夠就晚上挑燈夜戰,勤能補拙,只要有一網抄上了,說不定就能補上好幾天的虧空。

    這一干就是兩個多月,現在胡楊這夥人已經能算上初級漁民了,不光劃小船越來越利落,就連那艘大帆船也給搗鼓動了。開著它去深水區下網往往有意料不到的收穫,魚不光多,個頭還大。

    吃完午飯,胡楊穿好衣服走到湖邊的小屋,把一條條凍僵的高白鮭裝進荊條筐,準備去基地送貨。

    他們一共來了九個人,其中三個要充當快遞員,每天一個人用筐揹負幾十斤鮮魚翻山越嶺返回伊寧基地,一週下來差不多要四五百斤。

    其中三百斤交給基地,剩下的由伊斯扎韋私下出售,換來的購物券和物資少一半還得上貢給基地裡的關係,剩下才能大家分一分。

    胡楊這些人本身就能享受到基地裡發的食物和衣服,就算距離正式居民的量還有很大差距,也能夠得上溫飽。這些購物券則是外快,不管是拿給家裡人還是攢著,日子也還算湊合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