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446 去伊寧3

    洪濤並沒和哨兵多聊,他現在的身份是個少數民族牧民,漢話都說不利落,突然問東問西的不太合適。實際上讓他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一次都沒來過太陌生,最好就是少說多看。

    穿過霍城又走了4個小時,沿途終於發現運煤列車的起始點了。這裡居然有個小煤礦,很多人正從北面的山溝裡往外推車,把黑乎乎的煤堆在鐵路邊,再由另外一群人裝車。

    從這裡騎在馬上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東邊有一片更大的城區,高樓更多。不過再往東走有一道很深的壕溝,溝對面好像還有挺高的土堆。

    這個玩意洪濤怎麼看怎麼眼熟,當年復興聯盟在四環、三環、二環路邊也挖了類似的壕溝,只不過沒這裡的規模大。

    果然,哨兵示意他不要再往東邊去了,而是折向南,過橋後再向東。在過橋的時候,洪濤又發現了一個線索,跨河大橋有一段塌了,又被圓木和鋼架湊合接上了,看樣子只能通過行人和輕型車輛。

    而從橋頭到壕溝有個很寬的裂縫,這時洪濤有點明白了,合算那條壕溝不是人挖的,很可能是被地震震裂的。位置正好就在伊寧城西邊,向北延伸到了山腳,向南與伊犁河連接,成了天然的護城河。

    伊寧,一座位於伊犁河北岸的城市,舊世界裡洪濤開車來過,印象很深。這裡和內陸城市以及疆省的大部分城市有著明顯區別,不是城市規劃建設,也不是景色,而是人。

    伊寧的少數民族數量非常多,走在城裡如果不看中文招牌,會有一種身處中亞甚至俄羅斯遠東城市的感覺,滿街都是和俄羅斯大媽穿著、長相一般無二的壯碩婦女。

    當然了,也有充滿異域風情的漂亮姑娘,她們大多是哈薩克族、錫克族、烏茲別克族和俄羅斯族,維族反倒不多。

    不過這次洪濤沒被允許進城,以伊犁河為界,河北面就是救贖者的主基地,河南岸才是流民聚居區,規模真不小,放眼望去得有五六平方公里的範圍,正好位於跨河大橋的南端。

    跟著哨兵從聚居區西邊進入,檢查的也很嚴格,多數通往外界的道路都被封了起來,拉著鐵絲網,建了高高的木塔。走了差不多一公里多,沿途一大半的房子都坍塌或者破裂了,很顯然,前幾年的那次地震程度不低。

    但只要是還算完整的房子就有人居住,只是門窗都被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封死,甚至還用鋼管和鐵條加固,幾乎看不到用玻璃窗的,更像是一座座小堡壘。街上的行人也不多,顯得有些冷清,很難相信這裡聚居著兩萬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