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墮 作品

第1733章 劍窟

    “和尚,我在你這裡做客,管飯不?”

    “砰”的一聲,偏殿大門被狠狠的關上。

    李績身往下沉,感應周圍空間,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地洞,空氣還算新鮮,應該另有出口,否則洞內的空氣不可能流動保持無有異味;他這樣的境界是不怕地下有什麼陷阱的,五行遁在身就是有這點好處,

    三千丈處,空間驟然擴大,地洞並沒到盡頭,從下面傳來的陣陣溼氣說明應該有暗河之內的存在;他沒興趣往下去徹底探幽尋秘,近百萬年了,慈航上宮的主人來來去去無數,地皮都被翻過無數次,又哪裡還有什麼奇遇在等著他?百萬年多少個陽神大修都沒發現,就等他這個真正的主子?

    他又不是撿破爛的,走路都不敢抬頭,恨不得背把洛陽-鏟,走哪鏟哪!

    所以,直接在三千丈處停下,往斜側透出神識,漆黑無光的溶洞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劍窟,也就歷歷在目。

    不是壁畫,而是壁刻!什麼樣的壁畫也擋不住時間的侵蝕,尤其是還在這麼潮溼的地方。

    李績把心神沉浸在壁刻所表達的內容上,仔細揣摩其中的深意,幸好劍窟並不大,十日後,他停下了領悟,嘆了口氣。

    果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百萬年來其他修士沒有在其中發現什麼一步登天的機會,他也一樣!

    準確的說,劍窟中的壁刻所表達的,並不單純的是劍術,好像也不是純粹對大道的理解,而應該是一種在空靈狀態下對修行,對飛劍,對道境,對自身知識理念的一種無意識的歸納總結,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即興發揮。

    它並不系統,也不是想通過它來留後人一種可供持續修行的體系,斷斷續續,天馬行空,想到哪刻到哪……

    但是,這確實是原洞中主人的一種真實的思想流露,如果拋開那些漏洞百出的劍術,異想天開的功法,那麼,從這些壁刻中,後人最起碼能找到一絲此人最後成仙的脈絡。

    也沒用,也很有用,端看你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