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墮 作品

第297章 封神臺

    但能混進去,不代表你什麼都能做;固定的行走路徑,固定的聽法場地,都是必須遵循的,否則被人拿了去也是活該。

    道教門派,法會眾多,請誰不請誰,是個問題;對大部分門派來說,都願意見到修士雲集,賓客盈門,所以在這管理上,就不能太嚴。

    比較流行的策略便是,寬進嚴束;進,誰都可以進,但有規定的路線,規定的聽道場所,以法陣遙製為主,弟子巡視為輔,這樣即聽者雲集,又不會隨便亂跑,算是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李績只管隨著人流往前走,誰又來管他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低階弟子?

    漱玉山福地很大,又不能飛行,甚至遁行都不能儘速;李績一路走來,把周圍景物建築和頭腦中的圖輿相比對,發現完全對應不上,或者圖輿太粗糙,或者玉清門有障眼類的迷陣之法,除非飛到空中,根本就不能一窺究竟。

    這樣的現狀給他的計劃蒙上了一層陰影,他不知道自己現在走動的方向是離那個安置殘肢的地方更遠?還是更近?

    他甚至開始暗暗衡量,如果不顧一切的離開大路御劍出去,到底能走多遠?情況很不樂觀,因為就算拼命,他甚至也不知道該向左還是向右?向南還是向北?

    而他,似乎只有一次的選擇機會?

    心裡想這些也沒有用,要想不引人注意只能一直向前走,直到——封神臺。

    他的目的很簡單,一直走,直到允許的聽道之地,這其中如果運氣好,九宮盤有所感應,那麼就直接空間離開;如果運氣不好,走到頭九宮界也沒反應,那麼回身離開玉清就是,反正玉清也不會來管偶爾的修士中途退場,到時直接出海,再去賭藍海之行。

    在玉清山門內亂闖不可行,別說有金丹,元嬰,真君,就單單宗門大陣,也能讓他頃刻間化為灰灰。

    封神臺是個倚山而建的巨大祭神之臺,這種形制的建築實際上在當下的道教門派中已經很少見了,但象玉清門這樣死抱著祖宗規矩不變的宗門,這正是他們以此視為正宗的標誌。

    封神臺分三層,每層三十三丈,是背靠遮莫山的一個半圓缺形;高達九十九丈的頂層,便是大修高能**的地方,非元嬰修士不能坐;

    第二層是金丹,靈寂修士盤坐之地,因檯面寛闊,所以顯的人並不多;這裡也是金丹修士演法之所在,一些奇功妙法,風雨雲雷,是想一朝成名的散修們大展身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