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本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五章 在旁人看來

    鄭建國當然不會說出自己是想給美利堅幾十年後的白牙貴加上一把火,順帶著再去搜羅點想要的人才填入到夾帶中,據說幾十年後旁邊的三哥都成了硅谷的主力,那麼現在佈局下給自己找點人才備用,也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才對:“考慮到國內這種機構不可能存在,所以就算了。”

    “國內的教育情況,也是不容忽視——”

    鬼使神差的,徐秘說了這麼句後看向鄭建國,接著不等他開口繼續說道:“聽說有不少公社學校里老師都跑了,考上大學的跑去上大學,沒有考上的也都自己回了城——”

    “據說在普法戰爭結束後,大獲全勝的普魯士元帥毛奇說,德意志的勝利是早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我小學和中學就是在公社上的,雖然當時學的知識現在看來有大部分沒什麼用,可現在我能走到現在這個位置,也是離不開當年的教育。”

    想起還沒出現的九年義務制,鄭建國是早就在腦海中萌生出這個想法,之前和家裡幾次的通話中,雖然也聽說了公社裡的情況,可自己還是忽略了善縣畢竟是在條件不錯的齊省,如果公社中學裡有知青老師丟下學生跑回家,那麼其他地方只會更嚴重:“現在國家應該是注意到這塊了吧?”

    “這個不好說,實際上也是你先前說起培訓機構,我才想起了這些情況——”

    徐秘說著看了看鄭建國,後者和他對視了下,也就明白這位是想做什麼了:“算了吧,如果我去牽頭說這個事兒——”

    鄭建國知道的不少,能說的也不少,然而考慮到現在國內百廢待興的情況,他卻不想冒頭太多,更何況以他現如今的名頭,要是給國家上書個九年義務制教育甚至是教育法,那後果可就很不好說了:“不過要是寫封不署名的信,倒是沒什麼問題。”

    “不署名的信,大字報可也是要署名的~”

    趙亮亮下意識的接口說過,沒想旁邊的徐秘竟是笑著接口說道:“這樣最好,沒想到建國你也懂的這些——”

    “進退嘛,按照大白話來說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又不是教育部裡的人,提這個建議怕是要一竿子把他們都打翻,我出來時已經把衛生部和外交部得罪了——”

    掃了眼有些懵懂的趙亮亮,鄭建國心中嘆了口氣算是指點過這哥哥,最後笑著看向了旁邊的徐秘:“不過這是對我來說的,如果徐秘願意向上面反映這個情況,那對無數社員們倒是天大的好事兒。”

    “你都知道對社員們是好事兒了,你怎麼不去說,就怕得罪了摸不到你的教育部?”

    徐秘沉默以對的時候,旁邊的江路皺著個眉頭開口說了,不想前者笑笑開口道:“建國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對我說的吧?”

    “是,現在我雖然已經畢業了,可總的來說我還是個學生,寫信反映點情況也是理所當然,只是這方面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由於出生和成長都是在三里堡,再加上鄭建國現在開闊的眼界和接受過的教育,他對於各隊小學和公社中學這會兒的情況,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知道絕大多數地區的公社中學和村辦小學,都是基於下鄉知青和公社才辦起來的。

    再加上去年就開始的撤銷革委會,現在各地下面都在逐漸的撤社還鄉,社隊裡是考不上大學的知青們也都在想辦法回城,隨著這兩年摸清了門路,有那連戶口都不要也跑回家裡的,而沒了這些教師和提供“財政”支持的公社,這些中學和小學也都陷入了要米無米要鍋無鍋的境地。

    同時由於包乾到戶,以前上學時只花點學雜費的孩子也能幫大人幹活了,下地雖然重活指望不上,然而做點家務養點禽類卻都是收入,那輟學率就打著跟頭往上翻,除非是家裡開明至極的父母,知道想要脫掉農民外衣就只能去考學的,才會咬緊牙根讓娃娃讀書。

    就是這麼個情況,鄭建國本就可以給那位老人反映下,只是在看到徐秘溫和的笑容時,便感覺自己去冒這個頭的話,那是有點拿功勞不當好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