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265章 忠心

    乾清宮。

    朱祐樘正召見蕭敬,問及有關案情的進展。

    “……陛下,如建昌伯的建議,對外宣稱從他府上和貨棧、邸店等處搜出銀錢三十萬兩,並有相關跟寧王世子勾結的證據,現已都提交三法司,刑部已主張要儘快定讞此案,免得夜長夢多。”

    蕭敬說到這裡,以試探的口吻道,“不知陛下,此案……該如何進展呢?”

    朱祐樘看了看一旁的李榮,李榮一句話都不說,顯得戰戰兢兢。

    朱祐樘道:“克恭啊,你所說的此案如何進展,是何意?”

    “這……”

    蕭敬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其實他想問朱祐樘,是不是就趁機把張延齡的案子辦成鐵案,這樣張延齡就可以從大明朝堂上抹去,可謂是張延齡“作繭自縛”,給了皇帝一個極好的口實,趁機把你給打壓下去。

    但這種話,他又不能直說。

    “朕希望你們明白,建昌伯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把案子查清,若是有人包藏禍心的話,朕定然不饒!”朱祐樘間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不能算計朕的小舅子!

    朱祐樘又看著眼前剛呈遞來的奏疏,冷聲道:“刑部的人也真是會落井下石,寧王謀逆的案子,他們百般推諉,能查卻不查,怕得罪皇親勳貴,卻是在延齡用苦肉計時,卻是一個個跳出來要置他於死地,真是不知這群人到底是效忠於朕,還是效忠於他們的仕途。”

    蕭敬和李榮聽了都心帶震撼。

    他們似乎也明白了為何朱祐樘會對張延齡如此信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張延齡光憑會做事還不行,一定要懂得跟皇帝的利益休慼相關榮辱與共,那皇帝就會感受到誰到底是忠於大明朝忠於皇帝,就這樣的忠臣,就算會壞規矩,哪怕真的是貪贓枉法,哪個皇帝又捨得棄之不用呢?

    李榮道:“陛下,這裡還有翰苑學士和一眾監生,以及六科給事中數人,聯名上奏,讓陛下早些將壽寧侯和長寧伯的刑罰……執行下去。”

    “砰!”

    朱祐樘突然拍了一下案桌,將李榮和蕭敬嚇了一跳。

    朱祐樘氣憤道:“此時就體現出他們的正直來了?壽寧侯和長寧伯的案子,與學士和監生何干?他們為何這麼著急要上奏申明法度?莫不是背後……”

    或許是意識到這種評價太過於刻薄,就算李榮和蕭敬是皇帝的“貼己人”,但還是要避忌在外人面前表露出自己對文官的不滿。

    怎麼說自己這個皇帝,也要體現出風度。

    “這些奏疏一概都留中,另外有人問及,就跟他們說,壽寧侯檢舉建昌伯貪贓枉法之事有功,可能會功過相抵,甚至有旁的賞賜……”

    朱祐樘說到這裡。

    一旁的李榮提醒道:“陛下,現在刑部人給建昌伯所定的罪名,是圖謀叛逆。”

    朱祐樘臉色又變得非常難看。

    皇帝只說張延齡是貪贓枉法,可文官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因為他們知道,若張延齡最後被查實只是為了利益,那皇帝最後多半是得過且過此案最後也會不了了之,只有把案子往大了套,才能把張延齡這個毒瘤給徹底剷除。

    “這些奏疏,涉及到外戚和寧王的,一概都留中,朕累了,你們處置吧。”

    朱祐樘都懶得去跟蕭敬和李榮說什麼,讓他們自己看著辦。

    他們自然知道皇帝現在的心意,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

    ……

    ……

    建昌伯府抄出幾十萬兩銀錢的事,當天還沒入夜,就已傳到街知巷聞。

    大明朝最大的功臣,突然就變成了大明最大的蛀蟲。

    這讓本來已將張延齡神話的那群人,感覺跌落谷底,很多被其他的文官和儒生,都覺得自己的春天要到來。

    “外戚就是外戚,給他臉,他也上不了檯面!本性暴露啊!”

    這是一般文人對張延齡普遍的看法。

    也是張延齡之前得罪的儒生太多,沒事就喜歡跟儒生對著幹,大打出手都是家常便飯,人家人身的都受到威脅,怎會在輿論上對你張延齡有一絲的偏斜?

    在你倒黴的時候,誰都會落井下石。

    這也是“人心所向”。

    內閣值房。

    幾位大學士馬上要結束一天的工作,除了當晚劉健會留下值守之外,其餘幾人都會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