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178章 容後再議

    日上三竿之後。

    眾文武大臣,連同張家兩兄弟、崔元出現在奉天殿,朱祐樘也姍姍來遲。

    朝議正式開始。

    朱祐樘臉色憔悴,的確像是生病的樣子。

    張延齡只是看一眼,便覺察不像是風寒,但至於是什麼原因卻也不好說,猜想可能會跟朱祐樘長期服用丹藥重金屬中毒有關。

    朝會開始之前,張延齡沒跟在場任何一名大臣打招呼。

    他知道,今天又是來朝堂上“拼死搏殺”的,既然早就知道是對手,那也沒必要每次都對敵人表現出和顏悅色。再者他才剛回京師一天,旅途勞頓,還想省省體力,想著回去後跟蘇瑤、小狐狸和二仙姐妹好好團聚,豈能在這些老古董身上白費力氣?

    朝議一開始。

    所議論並不是張延齡在山東的案子,是有關蒙古火篩部叩邊的。

    “……陛下,此番韃靼欺人太甚,接連在我延綏、偏頭等處襲擾,斷斷續續有十數日,劫掠我邊疆牧民、百姓,我邊軍將士不堪其擾……”

    說話的,是兵部侍郎閻仲宇。

    他說得是義憤填膺,但在張延齡總結來,不過就是“蒙古人犯邊、邊疆風聲鶴唳、最後雙方一個人沒死、蒙古人又撤兵”這麼個套路。

    明朝中葉,中原王朝跟蒙古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太深,如今草原韃靼小王子達延汗正在崛起,再用不了幾年,達延汗就要統一漠南蒙古,而達延汗有一點很聰明,就是保持了名義上對大明的臣服,以至於未來這段時間邊疆並沒有太大的戰事發生。

    朱祐樘臉色不太好,偶爾咳嗽兩聲,在他咳嗽時閻仲宇也沒有停頓下來。

    等閻仲宇彙報完畢,朱祐樘語氣平和問道:“諸位卿家,對此有何意見?”

    聽起來,還是那個沒有主見,什麼事都要問大臣意見的憨厚皇帝。

    但眾大臣也知道,今時不同往日,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多了個張延齡,君臣之間的關係也降到了冰點。

    “陛下,火篩犯邊,在於從去年吐魯番之戰拉扯之後,朝廷斷絕邊疆互市貿易,與至於草原缺乏物資,藉此機會或可重開互市,以安邊地。”

    兵部尚書馬文升走出來進言。

    馬文升到底還是有見識的,為什麼火篩會沒事跟大明較勁?不是他自不量力,實在也是沒辦法。

    北邊有韃靼中興之主之稱的達延汗在崛起,南邊大明斷絕其互市,草原什麼氣候誰都清楚,若是不依託跟大明貿易,資源肯定不足,換不來就只能動搶的,所以要安定這些異族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滿足其需求。

    聽起來是這個道理,但如此一來不就成了大明向異族妥協?

    朱祐樘點了點頭,突然看著張延齡道:“建昌伯,你有何看法?”

    皇帝先聽了兵部尚書的意見,未置可否,居然不問首輔大臣等人的意見,而直接問張延齡,眾大臣心裡自然都很不爽。

    但想到今天朝議的重點也不在此,他們也只能先忍住這口氣,其實他們也想聽聽張延齡對於北疆軍事有什麼過人的見地,至少了解張延齡是主戰還是主和派,即便之前有過吐魯番的問題,也難斷定此事,或許還能從張延齡的應答中提前嗅出皇帝的傾向,為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召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