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24章 突擊考校

    張延齡道:“臣本對朝中官員任免並無看法,但既然陛下問及,那臣也就抒發己見,僅供陛下參考。”

    “哈哈。”

    朱祐樘大笑,或是覺得張延齡突然說話這麼文縐縐,跟以前不學無術胡鬧的作派大相徑庭,還挺有意思。

    “臣認為,吏部左侍郎周經,很適合來當戶部尚書。”

    本來朱祐樘只是開懷一笑,或許在問出此問題時,也沒指望張延齡能推出什麼合理人選,更不會有太大的建設性。

    可當張延齡把推線的人說出口之後,朱祐樘臉上的笑容瞬間就隱沒,而旁邊李榮和蕭敬臉上則帶著驚訝和不解,這就讓張延齡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戳中什麼。

    為什麼推舉周經?

    沒辦法,歷史上就是周經接替葉淇當戶部尚書的,雖然事情提前了一個月,但人選方面應該是大差不差吧?

    而且歷史上的周經的確是頂住了壓力,把葉淇遺留下來的很多問題一一解決,史書上也提到他繼任戶部尚書後,在面對戶部妖邪“挾勢行私”的問題上,辦事果決,算是弘治中期朝廷穩定的中堅力量。

    張皇后見丈夫神態有變,生怕張延齡的舉薦有問題,趕緊道:“陛下,延齡就是隨便一說,若是覺得此人不妥,不聽他的就是。”

    張皇后是護著弟弟,但到此時,她還真不覺得張延齡有匡扶社稷的大能耐,所以才會這麼說。

    朱祐樘勉強一笑道:“皇后你誤會了,朕是在想他所舉薦之人,是否合適。”

    “其實在來之前,朕跟幾位閣老商議已有進展,他們所推薦的,其實是一直巡撫河南督辦河工和漕運的劉大夏,認為他老成持重可以勝任戶部尚書的職位。”

    “延齡啊,你為何要舉薦周侍郎?說說你的理由吧。”

    朱祐樘再進一步問詢張延齡意見之前,居然還把閣部推出來的人選告訴張延齡,好像是要給張延齡壓力,或是在加以誤導,讓張延齡順著內閣大臣的話,再舉薦一下劉大夏?

    但張延齡熟知歷史,劉大夏雖然在治河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績,但回朝之後只是被拔擢為戶部左侍郎,這說明在歷史上到弘治九年,朱祐樘也沒認為劉大夏已經資歷成長到可以當戶部尚書的地步。

    劉大夏真正崛起,還是在弘治十年後治理宣府糧草軍餉上有功,才更被朱祐樘賞識,後來也沒走戶部,直接當了兵部尚書,還多是出自馬文升的舉薦。

    “陛下,在臣看來,這位周侍郎很有魄力,以往在地方官積粟升遷問題上就能直陳利害,去年在密奏天之異象時便能直言針砭時弊倡導宮廷節約用度,且他性格寬厚仁慈,如今戶部中頗多弊政且人脈複雜,也必須要由周侍郎這般深耕京師官場多年的老臣,方能順利過渡。”

    張延齡的話,讓朱祐樘不自覺點頭,看樣子張延齡的話非常契合朱祐樘的想法。

    朱祐樘看著李榮道:“李榮啊,朕之前也一直覺得需要一個有擔當的臣子來接替葉尚書,其實國舅所提的非常之對,那就是於此時戶部群魔亂舞時,讓外臣來執掌戶部,應該是壓制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