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三十八章 死咬

    推諉的最高境界,就是實話實說。

    徐溥深諳這一點,在皇帝面前找客觀理由那是不行的,就直說,這事我實在是管不了,不如就安排我去賑災,我能給你辦好,但若是問我拆不拆……對不起,我不懂,不敢發表意見。

    朱祐樘算是徹底領教了這群大臣的“高明”。

    連他這個皇帝都開誠佈公了,反而是這些大臣在耍滑,避重就輕就是不跟他談及毓秀亭的事。

    李榮深知皇帝的心思,道:“若是現在去問詢江南的建昌伯,最快也要四五天才能把消息傳回來,若是這幾天再出事的話……”

    說到這裡,他越不敢多言了。

    要是再發生地動。

    那可就熱鬧了。

    但歷史所記錄的,弘治九年,順天府也就這兩次大的地震,下一次……就是到弘治十年,而且就算到弘治十年,那次的地震也並不厲害。

    朱祐樘道:“此事……再說吧。”

    連你們大臣都不想跟朕探討問題,那朕也只能學你們一樣推諉了。

    反正朕要去保李廣,你們能奈何朕不成?

    但還是那個令他糾結的問題,這毓秀亭的問題……

    “諸位卿家,還有旁的事嗎?”朱祐樘看起來,已經沒心思朝議了。

    李東陽繼續道:“有關賑災之事……”

    “賑災有你們,朕並不擔心,只等賑災結束之後再一併上報吧。”朱祐樘也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本來心情就不佳,一清早就被祖母責難,現在又被一群大臣敷衍,讓他感覺到自己這個皇帝難當。

    本來還指望由張鶴齡出來緩解一下,然後張鶴齡直接……沒來?

    朱祐樘難免會想起張延齡在朝的時候,雖然張延齡沒一句正經的,但最後都是能把事給完成,而且有他在的話,朱祐樘會從心底感覺到一種安定。

    那是身為能臣應有的素質,就是能為皇帝分憂。

    ……

    ……

    朝議解散。

    眾大臣自我感覺良好,毓秀亭拆或者不拆,到最後也沒談出個正經的答案。

    但這恰恰正是他們想要的答案。

    非要拆,這種事皇帝肯定心裡不情願,回頭還是要鬧情緒,再者不給李廣繼續“現眼”的機會?這種事要麼由皇帝親自定,要麼去問張延齡和李廣兩個始作俑者,問我們大臣……我們大臣還非要摻和,吃飽了撐的還是怎麼著?

    “這麼下去,看起來也不太好。”

    劉健在朝議結束之後,是內閣四名大臣中,意見最大的那個。

    當文官的居然這麼推諉敷衍,把一件本來很好定的事,弄到懸而未決,文官不是在為朝廷解決問題了,反而是在給朝廷製造問題。

    他的話,其實也是直接說給徐溥聽的,要不是你老徐在那攪渾水,別人也不至於跟著一起攪。

    謝遷笑道:“得過且過吧。”

    這意思是,事情都過了,咱別去計較已發生的,往前看。

    正在此時,又是屠滽帶人過來跟徐溥溝通,同時過來的,還有先前在朝堂上跟主要文臣勢力唱反調的新任工部尚書徐貫。

    徐貫也大概是來解釋一下,為何自己要反對拆毓秀亭。

    徐溥伸手阻止了幾人把話說下去:“各自回去,把賑災的事做好,影響降到最低,比什麼都重要。在這裡說事……太容易出事。”

    徐溥很謹慎。

    知道皇帝現在忌諱文臣之間的私下溝通,如果還要在宮裡明目張膽做出拉幫結派的事情,那文官真不用想獲得皇帝的信任了。

    這正是風口浪尖時,最好大家都保持各自的立場,不要去統一立場,把意見統一了,那皇帝反而會選擇另外的一條路,這就是皇帝駕馭大臣的一種心態。

    ……

    ……

    朱祐樘回到乾清宮之後,也沒有出去避震。

    這次他好像比之前更穩重了,明知昨日的地震比之前更劇烈,或許還有強的餘震發生,但他似已無畏懼之心。

    “陛下……”

    張皇后出現在乾清宮。

    朱祐樘本來不支持妻子到這裡來,他要公私分明,也不希望落一個內宮干涉政事的名聲,所以大部分時候,他公私也的確分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