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隴上 作品

第137章 帳中對論

    “相信大王和阿史那大人已經明白,我為何第一點要提到正統天命了,那絕不是空泛虛言。聖人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如今的曹魏賊子便是如此。”

    阿史那文赫心中已有些許折服,不過此時仍強顏作色道:“貴使說好處有四,如今才勉強說了兩條,不知剩下兩條又是何種說法?”

    姜遠已經漸入佳境,連最初來到羌族部落的一絲小緊張也退去了,張口道:“第三,曹魏建立西平郡時,曾逼迫羌族從東面的土地遷出,試問誰人不思故鄉?我家天子仁德昭顯,伐魏功成之後,大王可率部還於故地。”

    “第四,西海雖大,水草雖豐足,但遊牧並非穩妥之計,牛羊亦受病疫困擾。大王既受我家天子之封,我朝當效法漢元帝昭君故事與大王聯姻,並選派能工巧匠相助貴部興修水利、開拓田耕。若能農牧兼顧,子民當可遠離凍餒之苦。”

    姜遠說完之後,靜靜地等待對方回答。

    “縱使你所說的這諸般好處都是真的,那也是等到打敗魏國之後的事。”阿史那文赫高聲道,“敢問尊使,貴國難道有戰勝的把握嗎?”

    “當然有!勝算有三!”姜遠氣勢如虹地答道,“郭淮、鄧艾將遠離雍涼,且魏軍西北各部於夏初新敗於我軍,彼士氣低沉,臨陣換將,兵將不相知。我軍士氣高昂,衛將軍名揚天下,兵將一心。此勝算一也!”

    “往者我軍屢出但未能破賊,皆因衛將軍受後方掣肘,不能集中軍力。即便如此,也讓郭淮陳泰等人疲於奔命、魏軍人心惶惶。如今衛將軍身後已無牽制,漢軍十萬之眾盡在衛將軍旗下,兵形強弱有變,此勝算二也!”

    這句話當然有誇大的成分在裡頭,蜀漢全軍是有十萬人馬,但絕不可能全部交給姜維帶來北伐,南中、永安都需要留兵防守,即便是北面也有漢中和沓中兩個方向分別面對雍涼之敵。在不擴軍的前提下,姜維一次出征能夠動用六七萬人已經是相當極限了。

    不過古人在軍事上兵力誇大是老傳統了,前有袁紹官渡百萬大軍、曹軍八十萬會獵於吳,姜遠之所以這麼說,也是為了給羌人增加與漢軍結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