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聞 作品

第七百三十章 如何定奪?

    “多年手不釋卷筆不離手,終是最後一筆落下,心頭卻有些空落落的”,雲景心頭不禁感慨。

    旋即他考慮到這畢竟是科舉,眼前的這首小詩是自己之前有感而發寫的,一筆一劃字裡行間都帶著神話境的精神意志,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看的,神話境以下,僅僅只是上面蘊含的精神意志波動都承受不了,甚至這看似輕飄飄的紙張都別下拿起。

    於是雲景將詩詞上的精神意志抹去,它就僅僅只是一首普通墨汁書寫的小詩罷了,除了字跡工整優美外,內容嘛,怕是泯然於在吧。

    額,說不定因為自己這個名人效應,這首詩還會廣為流傳呢,搞不好還會生出無數人的各種高大上解讀,嘖,這種事情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名人’嘛,自帶光環,誰知道雲景寫這首詩的時候帶著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將答卷放好,雲景不再糾結科舉了,而是仔仔細細的將剩下的已經涼了的食物吃完,最後端坐著,等科舉結束。

    距離科舉結束越近,考場中的氣氛無形中就緊張了起來,其他人心情如何不知道,但云景卻是不為所動,多年的努力,這次科舉他已經用心了,結果如何都將沒有遺憾。

    噹噹噹~!

    夕陽西斜的時候,隨著鐘聲響起,代表本次科舉正式結束了,有考官立即宣佈眾考生停筆,待收卷後方可離場,與此同時,那些考場中的兵丁神情也冷冽了起來,誰敢有異動都將受到嚴酷對待,他們是兵,聽命行事,可不會管你這些考生將來是不是官老爺。

    三天考試時間已經不少了,可依舊有很多考生沒有能交出完整答卷,心情如何卻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只得忍著。

    一輛輛牛車穿梭在考場,由目不識丁的人將考卷名稱湖去蓋住,然後才將考卷收好,就連考房內的稿件也收走了。

    待到所有考卷收走護送離去,考官這才宣佈考生離場,太子夏濤和在最後祝賀諸位考生旗開得勝青雲直上。

    當考生離場宣佈後,考場一下子就喧鬧了起來,有人嚎啕大哭,有人頓足捶胸,有人搖頭嘆息,也有人春風滿面,各種表現不一而足……

    將這次科舉朝廷安排的文房四寶收好,雲景決定帶走留個紀念,六歲開始讀書認字,十多年了,幾千個日日夜夜,終究還是走過了‘學生’這段時光。

    雲景是不打算當官的,哪怕無法考上進士,以他舉人功名也是有資格當官的,可作個閒雲野鶴不好嗎,當然,若是發生危機萬民乃至國家的事情他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單從讀書這方面來說,如今科舉結束,突然發現接下來有些迷茫呢”,離開考場的途中雲景心頭暗道。

    所謂密碼也就只是學生生涯罷了,拋開這點,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作呢。

    很多結束考試的考生都在討論考試的事情,雲景沒參與,他就像一個過客,也沒有人去打擾他,但他卻聽很多人在說不知道‘那位’考得如何……

    離開考場,天邊晚霞如火。

    考場外聚集了太多人,他們吩咐尋找自己的目標學子,有的考生和家人擁抱痛哭安慰,有的喜笑顏開。

    盡一半的考生在離開考場後,他們幾乎都結伴前往青樓去了,有的是去慶祝,有的是去借酒消愁。

    當時年少恣意時,滿樓紅袖招……

    “少爺,這邊”,宋巖早早等候在考場外,遠遠的衝著雲景招手,可人太多,饒是他武道修為傍身居然都擠不過來。

    ‘好不容易’回合後,宋巖接過雲景從考場中帶出的東西,沒到放榜之前結果未知,他也決口不提關於考試的事情,而是到:“少爺,放榜得五天之後呢,可否需要給你安排放鬆一下?”

    “小宋你學壞了啊”,雲景搖搖頭道,自然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笑了笑,宋巖說:“我看其他參與科舉的舉子結束後都去放鬆了嘛”

    “沒那個興致,以往的同窗好友都不在,否則倒是可以和他們去把酒言歡”,雲景搖搖頭道。

    他成長得太快了,曾經在牛角鎮學堂一開始的同學,如今絕大多數連童生功名都沒有呢,那麼幾個童生,有的在朝著秀才努力,極個別考上秀才的也在朝著舉人努力,以至於進士試的時候雲景連一個同窗都沒有。

    當然,這也是他從牛角鎮結業後就沒有繼續‘進修’的緣故,否則何至於連一個參加進士試的同窗都沒有呢。

    同窗是同窗,卻不是同年,區別還是很大的,當初江州舉人試的時候,肯定是有同年來參加這次科舉的,只是關係都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生疏了,縱使雲景不忘初心,可人家和他待一起會自在嗎?

    有的時候雲景是真的能體會到那種高處不勝寒,問題是他還年輕啊。

    真正不受他變化影響的,朋友方面,恐怕也就王柏林他們了,可惜他們不再京城。

    宋巖也不再亂出注意,陪同雲景回去,接下來的幾天雲景也沒去什麼地方,安靜的等著放榜的日子到來,多年養成的習慣,縱使稱得上結束了學生生涯,他依舊看書練字,似乎兵並沒有什麼變化……

    參與這次科舉的學子們考完了,接下來邊是緊鑼密鼓的閱卷評卷了,十多萬考生的試卷,需要在五天時間評選出三百個進士名額以及優秀人才,那可是個繁重活兒,好在朝廷派出了一大群得力能臣。

    封閉的閱卷之處可謂熱火朝天,各種聲音不絕於耳。

    “這篇文章好啊,以貧富差距為主題,深刻的表現出了種種矛盾弊端,還提出瞭解決之法,倒是有很大的可取之處,給個乙上不過分吧?你們覺得如何?”

    “諸位且看這首詩,當真是妙不可言,可惜湖名,不止是那位大才所著,只是這文章嘛,就有些差強人意了,有才而無術,希望能幡然醒悟吧”

    “這都什麼玩意,狗屁不通,簡直汙眼”

    “你們看這字,當真賞心悅目,就憑這一手字,老夫就要給他一個乙,且讓我看看內容再作評判……”

    十多萬份考卷,縱使閱卷人員眾多,卻也不可能每一篇都讓人仔細觀摩,匆匆一瞥就能初見好壞,好的放一邊,不入眼的直接丟進籮筐。

    在這麼龐大的基數上,不得不說一筆好字真的是一塊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