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節 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八)

    “還不是元老院裡的爭論太大。”王愷說,“誰都不願意去碰。”

    “可是土地問題不說清楚,我們怎麼招募移民呢?”

    “反正吃不飽飯的窮人太多,先含糊其辭的說‘去南洋就給土地’,以後的事讓元老院去傷腦筋吧。”王愷說,“我這裡有更傷腦筋的。”

    王愷覺得傷腦筋的事是東南亞公司的總股本。雖說東南亞公司的股權是分清晰明瞭:元老院佔51%,投順的各路海盜佔49%。但具體到資產上,著實讓王愷嚇了一跳。

    出於“懷柔遠人”的政策,對投順的各路海盜的資產評估是從優的。入股的海船,按照大、中、小三個級別分類,每個檔次又分為好、中、差三個狀態。一共九種模式。估價最低的“小-差”船估值也有三十兩銀,而最高檔的“大-好”船,估值高達一千兩。

    當然,能列入好-大級別的船很少,但是數量龐大的中小型船隻也是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了。東南亞公司從建立到這次改制前凍結資產,累計接收各處入股的大小船隻一千二百多條,總估值近五十三萬兩――幣值改革之後,股票的計算單位由白銀的“兩”改成了銀元券的“圓”――按照東南亞公司當時一兩一股的股票面額就是發行了五十三萬股的個人股。

    這些“入股”的船隻,其實入股之後大多很快就淘汰出售或者拆解了,回收的殘值可以忽略不計。公司真正的船隻資產其實只有那225條船。

    “看這破公司不起眼,盡是些破爛。原來總股本超過一百萬!”這回輪到王愷吐槽了。

    “一百萬就一百萬吧。反正都是虛的。”周圍說,“股東和分紅情況呢?”

    “股東約一千人,平均持股大約是五百股。劉香是個人股的頭號大股東,持十五萬股。股東目前在公司工作的有七百人。”

    “還真不少!”

    “大多數海盜都是普通百姓,不可能就這麼洗腳上岸的,還是得在海上討生活。”許延亮說。

    “至於分紅嘛,去年東南亞公司給個人股股東的派息大概是每股19分。考慮到將近半數的股東的持股多在100~200股之間,這些人去年的分紅也就2~4元。作為投資的話年回報率不過2%,實在是太低了些。也就是劉香這樣大股東出息還行。”

    “比起他原本的收入差遠了吧。”

    “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在給東南亞公司打工嘛。”周圍說,“不過這樣的投資回報,我們要募股恐怕有很大難度。公司的營收、運營成本和利潤呢?”

    “營收和成本的我也瞧不明白,得找個專業會計來看。利潤倒是一目瞭然。1634的淨利潤是一萬七千元。去掉公司提留就全部用來派股息了。個人股東派息是五千多元。”

    “這淨利潤也太低了吧。這麼大的公司一年就賺不到二萬塊?跑海貿的船一趟就是上萬銀子利潤!”

    “淨利潤是可以做得。”周圍多少了解一些情況,“東南亞公司這樣的公司,企劃院不可能把淨利潤做得太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