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八節 命運的相遇

    決定好了就馬上入手,但是賣家希望能用白銀結賬。雖然臨高目前推廣使用流通券結算,禁止白銀直接流通。但是農民處於傳統習慣還是更信任真金白銀。因而私下使用白銀的情況還是相當普遍的。由於使用白銀屬於“犯法”,所以凡是使用白銀的大宗交易,價格都會有相當程度的下浮,較之於流通券計算要便宜一成以上。

    李華梅手裡只有金幣。只是黃金在東亞不值錢。明清金銀比價大約在1:5-1:8之間浮動,產黃金的日本甚至曾經達到過1:3。而在歐洲,金銀比價通常在1:10-1:15之間,這也是歐洲人一直用白銀而不是黃金購買中國商品的原因。歐洲人同時把用白銀收購中國和日本的黃金販賣到歐洲作為一項有利可圖的貿易來做。

    臨高這裡,黃金沒有貨幣地位,因而不能流通。只有在德隆銀行可以兌換成白銀或者流通券。不過按照李華梅的看法,兌換率不大划算。最划算的是找荷蘭商館的意大利人。萊布?特里尼早就發現亞洲的金銀比價比歐洲低的多。他在巴達維亞不敢插手這種公司壟斷的買賣,到了臨高就無所顧忌了。這裡經常有商人手裡有零散黃金,特里尼就用1:8-1:9的價格收購,範?德蘭特隆也在這個小生意裡分一些肥。元老院對這事睜一眼閉一眼,反正舊金山就在那擺著,西伯利亞就在那擺著,巴西南非澳大利亞就在那擺著,過幾年全世界的金子都是元老院的,元老院真正需要發愁的是那些金子如果不在歐亞非洲土著手裡,就根本形不成對澳宋工業品購買力。

    荷蘭商館距離自己的商館不遠,李華梅為了避人耳目,沒有坐小火車,而是徒步繞道去了商館區。如今商館區像是一個大工地,正在建起十來座磚木結構的歐洲式小樓,也夾雜著中式、日式甚至伊斯蘭式風格,相當精美,在綠樹掩映之下錯落有致。不過這裡的大多數房屋都空著。

    商館區是新得一個創收項目:用來租給來臨高的商團和大商人或者將來的外交使團,比如夸克窮租得商館是一棟仿都鐸式建築,不但比荷蘭人的臨時木屋要高一點,就是地基也比正在修建中的荷蘭人商館子來得高,看起來要巍峨許多。為此,不久前巴達維亞給特里尼送來了新的指示,要他儘快修改澳洲人正在修建的荷蘭商館,將原先的二層之上再加一層。

    在舊時空,英國人和荷蘭人之間的爭霸故事還要到20年後才會全面展開,現在雙方還是盟友,不過無聲的攀比已經開始了。李華梅穿的不男不女,不仔細看就像個小工頭,大中午的穿過這些工地誰也不會注意。

    敲開荷蘭商館的門,荷蘭僕人帶著怪異的眼神進去通稟,如果不是李華梅會說幾句葡萄牙語,大概會被當成問路討水的路人。不一會特里尼滿面堆笑的迎了出來,雙方在殖民貿易部舉辦的招待會吹風會各種會上見過,雖然屬於不同陣營,畢竟同在異鄉為異客,兩個人又都身兼臥底使命,不覺就能談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