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六十八節 木材

    海林隨便抽看了幾垛木頭,保存狀況還可以。其中不乏上好的硬木,包括現在軍工上代替橡木用得荔枝木、鐵力木,還有各種名貴木材ˉ大多是從越南進口來得。

    但是這些木料還遠遠不夠。他自己測算過:僅僅建造容納一萬人的難民營所需要的木料就是驚人的。光一萬張1100床就得180方木料,假設木頭是底部直徑5cm,高4米的松樹,那麼一方木頭大概需要三四十棵,總共就是5400棵樹。

    按照每間房屋20個人的標準,大概面積有457a,就得500間標準房,500根直徑m以上的大梁。如果使用40cna的寬瓦,一間房子需要40跟-10cna的椽子,560間的話,是兩萬根。

    建造容納一萬人的營地就需要近三萬棵樹的砍伐,運輸,初步處理,烘乾,切割。工作量大得難以想象。這會是17世紀,除了元老院有從舊時空帶來的幾把油鋸。全世界的伐木工人都是在用斧子和大鋸。生產效率堪稱低下。要供應足夠的原材恐怕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

    按照海林的估計:看樣子現在企劃院有辦法調集到足夠的原材,就看他這邊有沒有能力加工處理了。

    他轉了一圈,估算著木器廠目前的日處理能力,沉著臉上了電動自行車,向著濃煙滾滾的木器加工廠開去。

    海林擔負著整個臨高體系所有木器的生產。整個木器廠已由原來的一百餘人擴張成一千人。第二次反圍剿前緊急備戰,軍工部要求大幅提高步槍的產量,在海林的強烈要求下進行了第一次擴充,發動機行動前要大量準備各種建築材料又進行了第二次緊急擴充。

    進過擴充之後的木器加工廠總算有了相對好些的辦公和生產環境,海林原本耿耿於懷的木板房終於成了歷史變成了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了。更重要的是公樓距離乾燥窯已經遠得多了,再也不用在炎炎夏日忍受乾燥窯那巨大的熱輻射了。

    進入工廠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到會議室開生產工作會。現在木器廠裡擔任中層都是歸化民,見到海林進來,全體起立向海林問好:“首長好!”

    “不用客氣,開會吧。”

    海林坐下後,全體歸化民幹部才坐下。由生產部部長為首的歸化民中層幹部向海林彙報各部門工作。

    當聽到帶鋸車間昨天夜裡發生兩起“放炮”(帶鋸斷,鋸片碎後飛出),六人受傷,海林不由得一陣煩燥。現在帶鋸都是本時空所生產,質量非常不可靠。本來就很不夠的人力,有人受傷,就會變得更為緊張。

    接下來乾燥車間主任彙報,因為緊急趕工,本次木材幹燥出窯出現大面積幹口。海林聽到這裡,怒氣上湧,猛的一拍桌子,眾人不由色變,紛紛低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