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六百二十九章 進化(三)

確定好各種新器官和新基因序列的框架,就是這一次研討會的目的。





而除了研討會提出的新器官,極其背後的基因序列,再加上之前已經在研發的“副腦”,一共是八種新器官。





其中“內循環器官”,是這一系列新器官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甚至比“副腦”還難上不少。





畢竟“光合皮層器官”可以借鑑植物和藍藻的葉綠體。





“儲能器官”可以從六爪文明的生物身上借鑑它們獨有的儲能細胞。





“壓縮氣體噴射器官”雖然可以從地球目前的放屁蟲之類可以借鑑,但是效率確定不太高,不過至少有放屁蟲的平替版本,同樣不需要太過於關注。





“遠程通信器官”這個器官則有些複雜,比如磁場視線、超聲波壓力素、電磁波感應細胞之類,倒是可以做到短距離和中距離通信,但是遠距離通信,就明顯不太行了,畢竟磁單極晶體通信是沒有辦法天生的。





“礦物分解吸收器官”則參照之前智人公司研發的各種分解微生物。





“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外殼器官”這個也比較麻煩,為了確保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效果,外殼肯定不能太薄,但是考慮到人體的承受力,又沒有辦法太厚。





總而言之,八種新器官的設想絕大部分已經出來了,甚至一部分已經有了樣品。





但是唯獨“內循環器官”這個新器官,目前還處於難產階段。





因為這個“內循環器官”,與其說是器官,倒不如說是一套系統,其包含了連接新器官和舊器官的血液循環系統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等。





其實普通生物再強大,也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內循環,這是宇宙規則決定的。





畢竟當前宇宙之中的一切物質,必須遵守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力學定律。





生物體自然無法例外。





人家仙人都要吸收各種靈氣維持力量,就更別提當前這個物理規則更加嚴密的宇宙了。





對於內循環器官,在場的一眾生物學家、醫學家、基因學家們,都知道不能實現真正的內循環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