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六百二十章 播種





這5艘宇宙飛船在不同的距離,使用大功率的日光燈和輻射發生器,模擬恆星的輻射和高能粒子,對星體進行各種各樣的照射測試。





通過這種方式,星體正在發生各種軌跡偏移。





這就是“彗星計劃”,目的就是為了利用各種隱蔽的方式,實現星體的定向移動。





既然要保證文明火種可以安全抵達目的地,那就必須想辦法減少各種人造推進器的出現。





特別是在進入行星系的邊緣區域之後,各種特徵明顯的推進器,一個都不能應用。





而計劃之中,文明火種將偽裝成為小型的小行星,包裹在岩層和冰殼之中,確保可以毫無徵兆的潛入行星系內部





雖然在進入行星系之前,輔助動力系統,肯定會給偽裝星體一個比較高的移動速度,確保其可以儘快進入行星系之中。





不過一旦偽裝星體和輔助動力系統分離,就意味著偽裝星體無法獲得明面上的動力加持。





那一顆小行星,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要如何改變自己的移動方向?





答桉是:沿途星球的引力、恆星輻射、小行星互相碰撞。





這三種方案之中,星球引力只可以取巧一兩次,不然容易引起外星文明的關注。





小行星互相碰撞又會損傷偽裝星體,肯定是不能採用的。





可以直接利用的,就是恆星輻射。





恆星輻射之所以可以讓小行星星體的改變軌跡,這要得利於兩個點。





一個是不同物質和不同顏色對於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都是各不相同的,這會導致星體各個位置受到的輻射光壓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球型星體,那輻射光壓的影響還不太明顯;如果是不規則星體,輻射光壓可以造成的影響,就會變得比較明顯。





另一個點,則是一部分小行星本身的成分有關係,特別是彗星的核心成分水冰、乾冰、硅酸鹽聚合物,這種特殊成分,會導致彗星被恆星輻射之後,會噴射出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氣流,從而推動星體偏移軌跡。





這兩種天然的變軌機制,就是這一次測試的項目。





文明火種可以通過一部分密佈彗星的細胞,調節彗星表面各個部分的顏色和光的吸收率,從而控制星體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噴流方向、規模,以及輻射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