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八十八章 全面傳感

    另一邊。

    兼任螺旋體信息技術公司技術執行官的張浩,也在忙碌著手上的工作。

    作為管理者之中,少數掌握著編程技術的程序員,張浩在智人公司內部的地位比他弟弟還高,畢他弟弟張偉並不是蛛網的成員,明顯隔著一層。

    此時張浩一邊主管安保部的信息科,一邊兼任螺旋體信息技術公司的技術執行官。

    螺旋體公司在半年前就成立了,其核心業務有兩個,一個是建設一個明面上的電子計算機軟件設計公司,另一個則是暗地裡,發展自己的生物計算機軟件。

    其中普通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軟件,對於張浩而言難度不大,特別是那些商業軟件,反正就是儘可能“借鑑”已有的商業軟件。

    負責這方面的程序員有一百多人,他們就一個任務,借鑑其他商業軟件。

    而張浩等人帶領的核心技術研發小組,一共三十多名程序員,則負責開發基於生物計算機體系的軟件。

    這三十多名程序員才是螺旋體公司的自己人,畢竟可以接觸到生物計算機的人,每一個都需要植入生物芯片和其他預防手段,確保其絕對忠誠。

    雖然生物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存在差別,但是軟件框架是差不多的,這主要是方便將一部分有用的電子計算機軟件,快速移植到生物計算機中。

    特別是李青葉結合電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的特點,獨自創造的《擬電子軟件編程基礎》、《生物計算機的模糊控制模式》、《電子軟件的移植與改編》等課程,已經通過他們大腦中的生物芯片,深深地植入了張浩等人的腦海中。

    現在他們可以獨立開發一部分生物計算機的應用軟件。

    不過近期涉及到的一部分工業軟件,就讓他們有些頭疼了。

    主要是工業軟件的設計,需要大量專業的科研人員,以及實驗數據支持,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的工業軟件非常強大的根本原因,因為人家的積累足夠雄厚。

    而智人公司在工業數據的積累上,不能說沒有,但也等同於無。

    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張浩現在就非常頭疼,畢竟軟件再怎麼模擬,也需要實體工業和實驗數據支持的,他又不是空氣動力學家,面對飛行器模擬測試軟件真的是無能為力。

    幸好李青葉給他一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