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八十章 另闢蹊徑

    作為海軍少將的奧維,仔細查看了這種巡飛導彈的參數,發現了一個問題,他趕緊提醒道:

    “老闆,這種導彈的速度會不會太慢了一些?”

    根據設計規劃,這種巡飛導彈的飛行速度大概在500公里~700公里每小時之間。

    這並不是設計問題,而是使用的零配件中,民用活塞發動機只能達到這個層次的速度。

    如果要提升速度,只能採用噴氣式發動機,或者固體燃料發動機,但是這樣做,必然導致生產成本提升。

    而且噴氣式發動機、固體燃料並不那麼容易弄的,以呂宋此時的工業能力,不具備大規模量產的可能。

    就算是可以量產,其成本也會導致產量提不上去。

    這種巡飛導彈的定位,本來就打算用數量壓垮敵人,自然不能為了一部分性能,大幅度提升成本。

    “速度確實是一個弱點,但並不是不能彌補。”李青葉又調出了一份新的文件。

    文件上是這種巡飛導彈的改進思路。

    既然速度受到發動機的限制,那就使用其他方案來彌補。

    方案一,超低空突防型號。

    利用智人公司的生物計算機技術優勢,為巡飛導彈配備超強的智能控制系統,直接讓導彈貼著地面或者海面飛行。

    要知道,雷達在監控超低空的時候,存在無法克服的盲區,因為容易受到地表地形、障礙物和水面波浪的干擾。

    只要不被雷達探測到,導彈速度再慢也沒有關係。

    畢竟現代攔截系統、防禦系統,都靠雷達、聲吶和衛星,其中雷達是關鍵探測手段,一旦雷達無法鎖定突入目標,那些攔截導彈、攔截系統也只能睜眼瞎。

    等到肉眼看到導彈,那幾乎可以宣告死刑了。

    方案二,吸波隱身型號。

    就是使用可以吸收雷達波的材料,讓導彈處於電磁波隱形狀態,同樣可以悄無聲息的突襲敵人。

    方案三,海底潛航型號。

    設計成為魚雷形態,加上智人公司目前擁有的消音瓦技術,以及生物計算機技術,讓這種魚雷潛航到目標附近,直接攻擊船隻的水線。

    或者改造成為靠近目標的海岸線之後,直接變成固定翼導彈,攻擊海岸線附近的陸地目標。

    方案四,複合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