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 作品

第七十四章 陛下 臣有本奏

    經歷了這樣的變故,此時此刻,今日來圜丘最重要的目的:“祭天”。

    反而沒有那麼牽動著眾人的心了。

    李世民恩准了鞠文泰等人的請求。

    這些國家自請為大唐藩屬,當然不只是表幾句衷心那麼簡單。

    一干細則,回到長安之後自然會有以房玄齡為首朝政班子與眾使節商議。

    其中涉及到的東西,如通商,稅法,冊封等等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

    當場對李世民拜服,更多的是做給別人看。

    用不了幾天,今日發生的事情將會傳遍大唐的每一個角落。

    隨著這兩件必將被史官載入史冊的事情傳遍天下。

    李二自己放下體面掙回來的賢君之名,以及張拯聯合鞠文泰送上的“天可汗”聖君之名。

    也必然會為人所傳唱。

    萬國來朝,對於一位帝王來說,這是多麼大的殊榮。

    對於儒門讀書人來說,番邦異國感服王化,不正是他們多年來教化天下才有的結果嗎?

    所以,接下來的局勢張拯已經可以預料。

    世家大族必將付出不菲的代價來平息李二的怒火。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普及,還有科舉制度的完善,體量龐大寒門讀書人將會逐漸佔據帝國大多數顯耀的位置。

    況且,在張拯接下來的佈局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一環的大唐皇家書院,也正在緊密鑼鼓的建設當中。

    未來十年,二十年,或許看不出什麼明顯的變化。

    但正如李世民所說,張拯年紀還小,李世民也正值壯年,三十年,五十年,總能看到那一天的。

    再不濟,張拯還有李承乾這個後手。

    既然歷史是可以被改變的,那麼李承乾的結局也未必就不能被改變。

    如今才貞觀四年,距離李承乾造反還有整整十三年。

    花十三年的時間來改變一個人,對此,張拯非常有信心。

    經歷了這些變故,眾人的心已經麻木了,總不可能再來一個驚喜吧。

    而今天的正題,也在李淳風和孔穎達的催促下,正式開始。

    李世民挺直了腰背,一步一步跨上了祭壇的臺階,來到了祭壇的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