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滄月 作品

第1352章:瘋狂的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電子工業部沒錢,被迫將絕大多數國有電子企業的管理權,甩給省市地方政府,所謂的全國一盤棋徹底失去了意義。

  於是乎,從1984年至1990年,各地的國有企業和大學紛紛從國外引進淘汰的落後晶圓生產線,前後總計達到33條,花費了鉅額的資金。

  但這些晶圓生產線,多數根本沒有商業價值,本就捉襟見肘缺乏發展資金的半導體產業雪上加霜,徹底被鬼子、棒子等超越。

  所以,在周揚看來,半導體產業想要止住頹勢,重新振作起來,就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部門統一規劃發展。

  不管是現在的四機部,還是以後的電子工業部,都必須牢牢控制住整個計劃的領導權,決不能出現外行領導內行。

  賀部長則是想了想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也是你後面提出的整合資源,重點發展有潛力的電子廠的根本原因吧!”

  周揚點了點頭說道:“對,我們沒有那麼多錢支持所有電子廠發展,那就要有所取捨。”

  “那些沒技術、沒資源、產品落後的廠子該關閉就關閉,該合併就合併,哪怕關掉一半的廠子,哪怕是砸鍋賣鐵,都要砸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企業。”

  “關掉一半的廠子?”

  聽到這話,賀部長渾身打了個冷顫,這小子還真是瘋狂!

  要知道全國現在有幾千家廠子,從業人員足足有一百萬人之多,關掉一半的廠子後那些工人怎麼辦?

  周揚知道賀部長在擔心什麼,當即說道:“領導,半導體產業本身就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在資金不足的情況還要遍地開花那是不現實的,我們既然要放開手腳大幹,就要直面現實,不留任何幻想!”

  “但這可是幾千家電子廠啊,關掉的話實在是...”

  不等他說完,就聽周揚再次說道:“也不一定全部關掉,也可以將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廠子併入大廠,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先整合資源。”

  周揚提出的這個方案,或者說這種模式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當年棒子的三星電子以及腳盆雞的那幾個大型半導體企業,全都是他們的政府砸鍋賣鐵幫著扶持起來的。

  而我國的電子行業經過幾年混亂之後,也吸取了教訓,並於86年提出了“531戰略”。

  所謂的“531戰略”指的就是,普及5微米技術、研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並落實南北兩個微電子基地。南方集中在江浙滬,北方集中在京城。

  在此之後的1988年至1995年,在政策扶持下,國內誕生了五傢俱有規模的國有半導體企業:即無錫華晶電子(原742廠與永川半導體研究所合併)、紹興華越微電子、滬城貝嶺微電子、滬城飛利浦半導體、和京城首鋼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