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滄月 作品

第387章:彎道超車理論




    周揚



    淡淡地說道:“這不就得了,不是說沒有更先進的雷達,只不過我們搞不到,所以只能研究這些落後的玩意兒了!”



    “是這個道理,難道有問題嗎?”



    “當然有了,你想啊,咱們在研究這些老技術的時候,人家國外的那些國家在幹嗎?”



    “這...”



    不等範德彪說話,周揚再次說道:“人家也沒有閒著,而是在研究更先進的技術,當我們將這些老技術吃透之後,人家那邊又研究出新的更先進的雷達了。”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一步慢,步步慢,永遠都別想超過對方!”



    周揚說的這些都是空天之眼計劃所經歷的彎路,很多時候我們落後於對手,固然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但同時也有發展理念的因素。



    這一點在機載雷達上表現得最為突出,也最具典型性。



    其實國內的機載雷達的起點並不低,建國初期,我國從蘇聯獲得了一批米格-17和米格-19,空軍就在這些家底上起步了,同樣機載雷達事業也就此起步。



    就當時的技術來說,不管米格-17還是米格-19,還是這兩款戰機裝備的雷達測距器,都屬於世界先進水平,對比同時期漂亮國的技術也不落後。



    不過,這種局面也僅僅保持了一段時間,到了60年代,世界機載雷達便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漂亮國早在50年代就已經拋棄了雷達測距儀。



    雖然我國當時也開始對機載雷達進行研製,但奈何家底薄弱,機載雷達研發一直不順利。當時,能拿的出手的雷達產品也就是米格-19p夜間截擊機上的rp-5型機載雷達,以及其仿製型cl-l型。



    受機載雷達的影響,在我國推出殲-73和殲-82兩款全天候戰機以前,空軍戰機一直分為白天型和夜間型,而漂亮國早在60年代就已經廣泛裝備具有成熟雷達系統的全天候戰鬥機。



    雖然國內早在6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殲-8全天候型的要求,但是由於雷達技術的限制,殲-8進度一拖再拖,70年代末殲-8項目只能裝備雷達測距器以白天型定型。



    而殲-8戰鬥機的204型單脈衝火力控制雷達的定型工作,在八十年代中期才基本完成,裝備204雷達的改進型殲-8被命名為殲-81,這才算真正達



    到了1964年提出的技術要求。



    可以說,我國雷達系統的起步,在單脈衝雷達階段就已經整整落後了西方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