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水摸魚睡懶覺 作品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外資引進

“我們已經和南華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青帝國時期定下的工業合作建設計劃將繼續下去。”

“鐵路計劃,雙方也同意合作修建三鎮至金陵的鐵路,與至上海的鐵路直接連接,合作方式便是成立鐵路建設和運營公司。”

“我相信,這種模式將實現雙贏,並將繼續下去……”

雙贏——華人贏兩次,沒錯。

喬治五世即將登基,戰爭將不可避免的進入倒計時,這時候投資,三四年剛好投產。

擁有龐大生產能力,才能擁有定價權,原料最不值錢——英法有廣闊無垠的殖民地,原料足夠。

合作建設,華人能從原料——生產——出口,三個環節中,掙上大比金錢,快速完成積累。

至於外資?他們能從商品出售上掙一筆,這筆利潤得和華人股分分配。

一個商品,原料五塊,戰爭來了翻五倍不多吧?人工兩塊,也翻五倍,成本就三十五了。

戰爭時期,利潤沒有200%,好意思說自己是資本家嗎?售價就一百零五了。

再加上稅收,原本二十來塊的東西,最後賣一百五兩百的,還別嫌貴,就這個價,還有價無市,搶都搶不到呢!

就以鋼材為例,一戰前粗鋼的國際價格在10~30美元一噸之間浮動,戰爭開始後,粗鋼價格數次爆漲,到100~200美元每噸。

全取中間值,15美元一噸變成150美元一噸,翻了十倍。

粗鋼是工業品,但更是基礎原料,原料都翻了近十倍,那製成品呢?

特別是戰爭相關的物品,對於戰爭參與者來說,這是必需品,輸了賠的更多。

英法在戰爭結束時,總軍費花費分別為810億和770億美元,其餘花費不算,光這些就是天文數字。

劉一鳴可是心心念唸的想分一杯羹,自己能力不足,合作便是最好的方式,反正外資也得繳稅。

等戰爭結束,盲目擴大生產的外資企業因為賠本,將不得不改變策略,大部分都會被“趕出去”。

剩下的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再說,那個時候,劉一鳴準備的應該就差不多了,正好趁著英法緩不過勁兒來,玩一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