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慫小明 作品

第三四六章:大唐真的是人才輩出啊

而事實證明,他這個選擇在他這個情況下無比的正確。

李淵為了嘉獎其忠節,命他兒子王世果承襲他宜春郡公的爵位,後來官至廣州都督、安西都護。

而李世民即位後,下詔贈予左驍衛大將軍、越州都督,諡號為忠。

反正他的後代,混的比杜伏威的後代好多了。

不過如果是王運的話,他應該會假意聽從,然後給兵就反戈一擊,不給兵就想辦法逃跑,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但顯然,他這套理念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普世價值觀,王雄誕這種才是。

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也。

而輔公祏知道不能說服他,便下令勒死王雄誕,呵,征戰多年的大將,但是留了個全屍,沒有刀兵加身。

但是你以為輔公祏是不想砍他嗎?

不,他想砍王雄誕想的快瘋了,但是他不敢。

因為王雄誕平日裡確實是一個非常受人愛戴的將領,善於安撫士兵,士兵為他拼命。

而且紀律嚴明,每次攻破城邑,秋毫無犯,這在這個時代就是汙穢中的一朵白蓮。

他死的那一天,江南軍中及民間都為他流淚,一大批的將領直接隨他而去,輔公祏怕激起變故啊!

人能夠活到這個份上,值了!

隨後輔公祏假稱杜伏威無法返回江南,送來書信命他起兵,於是他大肆修造鎧甲兵仗,運來並儲存糧食、軍備。

不久後輔公祏在丹陽稱帝,國號為宋,修復江寧在陳朝的舊宮殿居住,設置百官。

任命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並與張善安聯合,以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臺。

自次輔公祏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造反大業。

他的這整個過程還是相當的順利的,畢竟有著杜伏威的“密令”。

將士們沒讀過書,不明其中的緣由,而明白其中緣由的人也不會或者不敢到處亂說。

所以在將士們心中,就是杜伏威讓他們起兵的,而王雄誕都被殺了,其他沒死的人更不敢反抗,自然是順利。

至於杜伏威,他自然是死了。

他是武德五年七月去長安的,原因還在李世民身上。

武德五年中的時候,李世民不是平定了竇建德劉黑闥和徐元朗嘛。

而徐圓朗的地盤與杜伏威接壤,李世民借攻擊徐圓朗之機,陳兵杜伏威邊境耀武揚威。

當時隋末各路反王都已經被李淵一個個的收拾了,也就只剩下梁師都、高開道、徐圓朗這些人。

但是這些個要不就地處邊疆實力不強還有突厥做靠山,要不就滅亡在即,還能對李唐構成威脅的就一個杜伏威了。

而杜伏威自然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擔心大唐下一步就拿他開刀。

為了避免嫌疑,杜伏威索性上書李淵,請求入朝。

李淵收到信後自然是高興,批准杜伏威入朝。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捧殺或者在天下人面前做做樣子,起初他對杜伏威還是挺不錯的。

封杜伏威為太子太保,位在齊王元吉之上,簡而言之大唐第四號人物,僅次於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

而次年七月,輔公祏反叛,那是差點把杜伏威嚇死。

但是李淵並沒有直接對他下手,只是質問他,罵他管不住手底下人。

武德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杜伏威在長安暴卒。

墓誌記載是因為輔公祏“留在丹楊,圖為釁逆”,導致杜伏威“內懷憂懼,降年不永”。

簡而言之就是輔公祏反叛,把杜伏威給嚇死了。

而《新唐書》記載是杜伏威好長生藥,誤服雲母中毒而死。

中毒這個情況嘛,可能是有的,但到底是怎麼中的毒,那可就很難說了。

杜伏威死後,其子受連累,被沒入奚官。

這個奚官跟太監差不多,但是又有所不同,因為不割小丁丁。

因為他們不伺候貴人,而是掌守宮人的疾病﹑罪罰﹑喪葬等事。

而他過去的僚屬也紛紛與他劃清界限,不顧其子存亡。只有戴義撫養了杜伏威的遺孤。

忠義之士都被輔公祏斬殺殆盡,他帶到長安的這一批其實並不算是非常忠於自己的。

他其實對於局勢看得很清楚,南邊不出事,他在長安出不了事,所以手下人都留在了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