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慫小明 作品

第三一六章:許紹和許氏

後來蕭銑自稱梁王,又僭越即皇帝位,封了這董景珍為晉王。

去年,蕭銑罷兵營農,想奪諸將的兵權。為大司馬的董景珍之弟弟不滿,計劃反叛後來事洩被殺。

當時董景珍鎮守長沙,蕭銑赦免董景珍,命他回江陵。

但是董景珍清楚蕭銑之秉性,怕死不去,故而在年末獻長沙投降大唐,陛下令安陸公出兵接應。”

王運說完之後對著許紹挑了挑眉毛,而許紹啞然失笑搖了搖頭,這算什麼淵源啊!

充其量我也就和晉王有些淵源,和你能扯上什麼關係啊!

王運說這些也沒啥深意,就是閒的無聊和許紹閒扯淡拉近一下關係。

這老頭人很不錯,和李淵的關係很好,但可惜今年他就會病逝于軍中。

王運是想和他相處一下,看看要不要把他保下來,畢竟自己身邊有個孫師叔。

若是這老頭可以,那就給他安排一個能取功的職位。

不要讓他上戰場,不要勞累,再讓孫思邈看看,應當是問題不大。

而王運也並不是對他毫無所求,安陸許氏自許紹的祖父崛起,但是自他的兒子這一脈開始興盛了。

長子許善宣城主簿,安陸郡公。

次子許伯裔,涼州都督,孝昌縣公。

三子許智仁,溫州刺史,許昌縣公。

四子許圉師,宰相,平恩縣公。

其他三子都已經做到了上述職位和爵位,只有一個許圉師還沒有。

這個許圉師最少也是一個上述人才,少有器幹,博涉藝文,博學多才。

貞觀年間進士出身,後來顯慶二年累遷至黃門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

次年因為修撰《太宗實錄》之功,別封平恩縣男。

龍朔年間拜左丞相、繼承許紹後面的譙國公。

但是呢兒子是個不成器的紈絝子弟,因為獵射的時候時侵害了別人的田地。

田地的主人憤怒,許自然用鳴鏑射田主,達成了以人為獵的成就。

因為此事,許圉師用家法責杖兒子許自然一百,但是沒有上奏報告此事。

田主到官府控告許自然,因為許圉師在殿前回答的不好,所以李治非常生氣,許敬宗乘機說話,人臣如此,罪不容誅。

所以下獄,次年三月受中書令李義府所排擠,貶官到相州刺史。

後來因為乾的好,政存寬惠,所以升官到戶部尚書。

李治儀鳳四年去世,追贈幽州都督,陪葬乾陵,諡號為簡。

後世子孫沒出什麼太大的人才,但是一州刺史那是多如牛毛,安陸許氏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啊!

簡而言之就是王運想要拉攏一下,拉攏了許氏,現如今起碼幾個州的坐鎮人選就有了。

也不是太原王氏缺人才,而是太原王氏都是北地人才,到了這南邊不熟悉啊!

這時候的人才那都是在世家手裡握著,兵馬方面有李孝恭他不擔心。

但是政事方面缺人才啊,總不能全都交給南邊世家吧?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溫大雅、溫彥博、馬周。

王運有意選一個下來總攬全局,房謀杜斷自然是朝廷不能動,馬周還沒有那個本事,先跟幾年再說。

魏徵有點古板,還是留在朝廷好,溫彥博在北邊,也就剩個溫大雅。

把他後面調下來和高士廉兩人總攬全局,王運覺得不錯。

但是總攬全局有了,手底下缺可用的大將。

所以王運自然就盯上了許氏,其實許紹死了更好,王運招招手許氏子弟就會靠過來。

但是王運還用不著用這個老頭換人才,而且要是救了他們的老爹,他們豈不是更感激?

再者不知道為何,他總覺得對李靖虧欠良多,這一世王運其實不欠他,而且還有大恩。

沒辦法,雖然有提攜之恩,但是搶的他的東西太多了,日後還會更多。

救一救許紹,就當是幫他回了回恩情。

所以王運以莫須有的淵源拉近關係,許紹要是有心思,自然就會明白。

而許紹自然是明白了,王運這位晉王,大唐一人一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為何會對他這麼一個老刺史熱情?

難道就只是李淵的老同學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