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瘦栽松柏

 這讀書識字的概率在綏德縣尤其低,如張安樂這樣的貧寒學子畢竟是在少數,這個年紀基本都要下地幹活了,家中可不能缺少了一個勞動力。


 所以這一次考試只是篩選出其中識字的學生,至於蒙學如今一切初創自然得從長計議。


 張安樂在這長龍的隊伍之中,目光遙遙望去那屈金斷鐵的綏德學宮,讓他心神往之。


 “若是能夠在這裡讀書,那該有多好!”


 雖然告示上寫著能夠招生條件是識文斷字,可心中依舊不自信。


 登記了名字之後,有衙役將代表著他們的身份牌遞到了他的手中。


 待走進學宮內,被裡面的一幕所震撼到了,這學宮的建築因為是從原有的建制之上修繕,所以保留下了古樸雅緻。


 而裡面的佈局則是遵循禮樂相成的儒家思想,所以十分的嚴謹。


 這並非是楊秉的個人建議,而是交給了專業人士。


 張安樂走在這青石拱橋之上,水榭亭臺還有碧水如波的池水。


 其他人也都是四處張望,也有一些學子顯得從容澹定一些,從他們的衣著就可以看出家境並不一般。


 其中一名少年赫然是那一日投壺的江家次子江志,他已經過了開蒙的年紀,看起來比張安樂要大上一些。


 但是實際兩人同歲都是十二歲,不過因為家境的不同,所以比起同齡人發育的更好。


 還有一些富戶也將自己孩子送了進來,顯然臨行時都多有叮囑萬萬不可荒廢學業,也不可驕縱任性。


 所以他們的目光雖然有些倨傲,可是看見官府衙役和縣吏依舊畏畏縮縮。


 這可不同於後世,任你家中家財萬貫可在皇權與官府面前依舊需得謹言慎行。


 有小吏在前面提醒著:“等會進了文廟可要注意一點,本次考試可是知縣親自監考,若是不規矩學宮將永不招收,不要怪我沒提醒你們!”


 這些年輕學子立刻齊聲說道:“知道了!”


 這小吏口中的文廟乃是大成殿,立有孔子像在其中,這儒家是講究道統的地方。


 這道統是指儒家傳道的地方,雖然說楊秉也不想要因循守舊,想要整一些新的元素。


 可是實在是弊大於利也只能放棄了,這文廟裡的富戶均已經退去,他身側除了錄事的書吏黃寶還有兩排站立的衙役便沒有其他人了。


 江曲與韓遂都已經回到縣衙了,倒不是他想要將功勞獨攬,而是其一這件事情本就頗有爭議,他也就不便將其他人也拖下水,其二縣衙內政務繁忙,兩人也需要主持事務。


 如今到來的識文斷字學子攏共不過二百人,這綏德縣總共八千六十六戶,而一戶多是五口之家可見讀書識字的概率之低。


 當然這只是今日到來的可能還有一些學子未至,但是那也是極少數。


 而當然為了避免官府教學經費,外舍生和內捨生都要需要提交學費的。


 而考慮到基本教育壟斷的情況,那些貧寒學子根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可以通過抄書來賺取學費。


 而楊秉不僅僅將學宮分為教學經義,還分化出了治世。


 也就是分齋教學,分別用作研究經學基本理論和學習農田,水利,軍事,天文,歷算等實用知識。


 這在如今這個時代還是頗為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分齋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


 他相信治世學也可以培養出一些實用型的人才,因為考慮到綏德縣的教育人才貧乏,還有治經水平低,關於教材也只能他親自下場。


 編撰《三經新義》作為統一教材,他的諸多思想都是讓一眾學宮內夫子眼前一新。


 在學宮之內也只有文廟有如此之大,可以容納二百名學子。


 張安樂一路走來都有些怔怔失神,他從未見過這如同仙境一樣的地方。


 失神之際恰好與後面的人碰到,背後的書箱掉落在了地上,那是母親熬了數個深夜縫補的衣服還有一本陳舊不堪的論語。


 因為考試是需要經歷兩天的,所以學子都會帶上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