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長 作品

0185 英明神武李明達

 大唐創業集團再次展示了自己的素養,會議結束之後,李世民的各項政策迅速得到執行。


 先是宣佈免除賦稅徭役三年,此舉一出天下震驚,把這些都免了大唐準備怎麼建設遼東?


 純靠關內輸送物資嗎?那海量的物資能把大唐拖垮。


 一想到這種未來,許多國家的和勢力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要是大唐真的被高句麗給拖住後退,無力兼顧其它,那他們就能獲得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啊。


 薛延陀、百濟乃至新羅,都是看在眼裡笑在心裡。


 其中尤以薛延陀的夷男可汗最為高興,對於李世民的政策他給的評價是:


 “天可汗老矣,仁德雖在,然王霸之心不復。”


 大唐國內也是一片譁然,從未見過如此政策啊。


 然後彈劾諸位宰相的奏摺,如雪花一般向著遼東而來。


 為啥皇帝的政令,那麼多人彈劾宰相呢?


 原因很簡單,皇帝怎麼可能會錯?


 且還是剛剛覆滅的遼東強國高句麗的,英明神武的貞觀皇帝,更不會錯。


 那麼錯的一定是諸位宰相,他們沒有好好輔左皇帝。


 宰相們也知道,這個鍋他們必須背,所以都選擇了無視。


 李世民自然不會因為這些彈劾,就更改自己的政策,朝令夕改問題更大。


 與之相反的,高句麗國內的百姓紛紛感念天可汗仁慈。


 湧動的暗流在短時間內緩和了下來,高句麗的普通百姓,對唐軍的態度有了明顯好轉。


 就連讀書人群體也不得不承認,李世民的仁德世間少有,遠非榮留王、淵蓋蘇文之流可比。


 真正掌握話語權的權貴、官僚階層則不然,他們很清楚這麼做的後果,對大唐釜底抽薪的行為非常不滿。


 但他們卻並沒有採取任何針對性措施,來破壞大唐的這個政策。


 在他們看來完全沒那個必要,高句麗的民心能不能安撫不知道,大唐首先就會被拖垮。


 他們在等著李世民自己食言的那一天,到那個時候才是反擊的最佳機會,說不定一舉復國都不是沒有可能。


 之前一直都是傀儡的高藏王,也停止了私下串聯,老老實實的當起了安樂王,坐等時局變化。


 也正是因此,當李世民的第二條政令頒佈的時候,他們未能及時應對。


 等他們反應過來,事情已成定局。


 李世民的第二條政令是,把所有繳獲的糧食全部分發給百姓,並且許諾每年都會往遼東輸送百萬石糧食平衡糧價。


 此令一出別說是高句麗了,就連新羅、百濟乃至契丹、奚人等部族也都狂喜起來,紛紛高呼天可汗萬歲。


 這下高句麗國內最頑固的讀書人,都不得不站出來說一聲,天可汗真仁君也。


 一百五十萬石糧食投入市場,直接解決了遼東糧荒問題,緩解了百姓眼前的壓力。


 而每年百萬石糧食的輸入,則解決了長遠問題。


 遼東土地雖然肥沃,然而天寒地凍又缺少良種,產出其實並不多。


 百姓辛辛苦苦幹一年,連肚子都填不飽,還要繳納各種賦稅。


 所以糧價居高不下,遼東百姓深受其苦。


 百萬石糧食的輸入,雖然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卻給了百姓喘息的餘地。


 高句麗作為遼東大國,它的糧食問題得到緩解,周邊其他各個勢力的日子也會好過許多。


 可以說,此舉惠及的不只是高句麗一家,而是整個遼東。


 但關於陳景恪的那個‘熟記箕子和遼東簡史者方能取糧’的提議,李世民並沒有這麼做。


 他去請教原因,李世民也沒有解釋,只是讓他自己思考。


 陳景恪想了半天都不得要領,不過沒幾日就有人送來了答桉。


 李明達來了。


 這位小姑娘日子過的可謂是非常悠哉愜意,在蘇定方的保護下四處遊玩。


 甚至還攻打下來了幾座小縣城,過了一把女將軍的癮。


 而這種特立獨行的做法,也讓她更受軍方的喜愛。


 如果不是因為天氣逐漸轉涼,不再適合到處亂跑,她還不準備過來匯合。


 對此陳景恪也是相當的無語,這個媳婦貌似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安分啊。


 不過……他反而覺得這樣的她更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