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長 作品

0175 遼東3


 對於一個活了今天沒明天的病人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消息了。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並沒有一直和李明達膩在一起,他帶領軍醫們在城裡展開了義診。


 常見的小病軍醫們照方抓藥即可,疑難雜症才來找陳景恪。


 高句麗的窮人那也是窮人,並不比大唐的窮人好多少。


 甚至因為要準備和大唐的戰爭,高句麗對百姓的搜刮更加嚴重。


 結果就是高句麗百姓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


 生病了根本就沒有地方看,只能苦苦熬著。


 至於醫生之類的,別說沒錢看,就算有錢也很難找到靠譜的醫生。


 可以這麼說,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裡,中原文明對四夷的碾壓是全方位的。


 連大唐都卻醫師,更何況是高句麗,只會更缺。


 而且他們這裡的醫生醫術更加的低劣不看,很多甚至能歸類於巫醫行列。


 大唐軍醫在城裡搞義診,對於高句麗的百姓來說是前所未有之事。


 一開始他們還不敢相信,躲在一邊不敢過來。


 但很快就有重病號等不下去了,繼續熬著也是死,被唐人殺死也是死,何不賭一把呢?


 萬一人家是真的再給百姓治病,那豈不是能撿回一條命。


 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很快越來越多的人湧上街頭過來看病。


 李世民遠遠看著被圍得水洩不通的義診點,很是欣慰的道:“遼東民心安矣。”


 長孫無忌也欣賞的道:“景恪此舉確實幫朝廷解決了後患,等後面公主留在這裡我們也能安心了。”


 李世民點點頭,他也是同樣的想法。


 想到自家女兒,他心中一動道:“你對蘇烈如何看?”


 長孫無忌哪會不明白他的意思,說道:“蘇烈確為一員良將,只可惜當年選錯了輔左的君主。”


 “雖然聖人不計前嫌啟用他,卻始終無法為其他將帥所接受,想升遷很難。”


 李世民嘆道:“確實如此啊,我不能不考慮其他功臣的想法,只能委屈他了。”


 長孫無忌忽然笑道:“如果他聰明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改變。”


 李世民笑道:“小兕子?她小姑娘心思單純,巴結她有什麼用。”


 長孫無忌笑道:“那如果小兕子過來求情,說給蘇烈一個機會,聖人是給還是不給呢?”


 李世民想都沒想道:“肯定給呀,又不是什麼……”


 說到這裡他自己都笑了起來,道:“哈哈……也是,就看他會不會做人,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了。”


 而兩人口裡的蘇定方,此時正對著一張手繪的簡易地圖進行軍事推演。


 半晌後他突然頹廢的嘆了口氣,推演這個又有何用,這一次是註定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了。


 不過……隨即他精神又振作起來,此行雖然沒有機會參戰,卻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


 聰明如他豈能看不出這位小公主對自己的招攬,而他也正好缺一個靠山,雙方可以說一拍即合。


 雖然還沒有正式挑明,但誰都知道對方再想什麼。


 他相信,待到下一次作戰,自己必然能獲得統兵的機會。


 大軍在遼東城休整三日再次出發,進攻目標為白巖城。


 這裡就是後世的遼陽城東側,其地理位置可見一斑。


 這座城池依山而建,想攻城只能從北面,地勢狹小兵力無法展開,而敵人也只需要守好這一面就可以了。


 可以說這一次比攻打遼東城還要慘烈艱辛,右衛大將軍、懷化郡王李思摩都中箭負傷。


 然後李世民親自為其吮血,將士們聽聞無不為之感動,士氣高漲之下更加奮力衝殺。


 當然,也不能因此就剝奪了陳景恪和傷兵營的作用。


 將士們知道自己就算負傷了,也能得到有效治療,打起仗了就更加的沒有後顧之憂。


 在勐烈的攻勢下,白巖城及及可危。


 防線接連被攻破,就連寄予厚望的遼東城都只堅持了十天,對高句麗人的士氣打擊是巨大的。


 烏骨城主生怕白巖城堅持不住,竟然派了萬餘人前來支援。


 然後大唐再次上演了什麼叫以少勝多。


 契必何力親帥八百騎兵,正面向高句麗援軍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