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觀月 作品

第八百二十一章 北域遊歷

    ()        故地重遊,總是會讓人記起許多塵封在心底深處的回憶,只可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因此段辰也只是略微感慨了幾句,便帶著初一繼續上路了。

    這是一場只有最終目的,卻沒有任何具體計劃的路途。

    興之所至,段辰或許便會帶著初一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暫時住下,每日和村民一起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偶爾他也會帶著初一行走江湖,行俠仗義,懲奸除惡,看盡世間人生百態。

    ……

    種種經歷體驗,時而便令段辰有所感悟,對生活,對修行,乃至對整個天地運轉規則的理解都提升了不少。

    “過去我只知道參悟道紋,埋頭修行。”

    “然而天地間還有很多值得參悟的東西,凡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天地運轉規則的一部分,每一次體驗融入其中,對我來說也是一種修行。”

    段辰一部分時間在體驗凡俗生活,一部分時間則在修煉思考。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風土人情也各不相同,這也可以看作是天地運轉規則帶來的變化。

    如果再深入一點來說,還可以引申到師法自然之上。

    過去段辰修行,參悟天地大道,主要依靠的是傳承之地的道紋碑,可經歷過這次北域流浪之後,他卻是突然間明悟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師法自然。

    其實這個道理段辰以前在參悟山河鼎第一重器紋時便已經意識到了,只是當時的感受並沒有如今這麼深刻,發人深省。

    當然,那時段辰的修為境界還不如現在,所以看待諸多事情還比較片面。

    而現在,在經歷了種種凡塵俗世後,他漸漸發現,天地處處,如四季的變遷,如草木生息,如風雲變幻,其實都蘊含著些許天地大道。

    像他過去參悟的道紋,其實也是前人感悟天地而來。

    所以修行之路上最好的老師不是自己,也不是別人,而是整個天地。

    不過此種參悟大道的方式,對於修為境界較低的修士來說反而不太實用,甚至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修為境界太低,是無法透過天地看到大道運轉規則的。

    “古人常說人生有三重境,第一重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其實感悟天地也是如此。”

    “修為境界低時,觀看天地,天地就是天地,隨著修為境界不斷提高,再來觀看天地,那時的天地就不僅僅只是天地這麼簡單了,我如今就處以這一層次。”

    這一刻,段辰心中有著一絲明悟:“而感悟到最後,天地還是天地,也就是所謂的返璞歸真,大道歸一。”

    經歷得越多,段辰心中對這些感悟的理解就越深刻。

    那種感覺就好像道理人人都懂,甚至嘴巴都能說的出來,可是隻有真正切身體會才會發現,知道和理解其實並不相同,前者浮於表面,而後者則更加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