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師叔 作品

第八十六章 綜合性研究院

    王家岷說的很輕鬆像是早有準備一樣,而聽著的兩人想象著他說的場面都有些頭皮發麻。

    不過江誠立即意識到這個方法對他而言非常有用,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他就有能啟動核聚變研究的能力了。

    核聚變,被稱為“永遠的五十年內實現”的技術,雖然與核裂變技術是同時代提出的,但性格卻格外的狂暴,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為人類所用。

    為了得到這堪稱無盡且清潔的能源,從多國合作的“iter”到一家獨立的“east”,幾十年的研究並非毫無意義。

    現在1000秒以上的持續點火已經成功了,這起碼說明現在的全超導線圈託卡馬克裝置是可行的,大陸的科學家認為將在30年建成首座商用聚變反應堆。

    30年,已經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了,或許現在的核聚變離小說中宇宙航行的程度還源源不如,但技術的發展總是超乎想象的。

    上世紀26年,馬薩諸塞州的羅伯特·h·戈達德製造了人類第一枚火箭,這枚火箭只飛行了2.5秒,飛行高度12.5米,飛行距離56米。

    然而在43年後,重達3000噸的土星五號把兩個人送到了月球上,尼爾·阿姆斯特朗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留下了一個腳印。

    上世紀03年,來特兄弟開著“飛行者一號”在離地不到5米的高度飛行了36米,同樣43年後,試飛員查理斯·耶格爾駕駛 x-1-1 在 43000 英尺的高空飛出了 1.06 馬赫的高速,從而邁出了人類超音速飛行的第一步。

    現在對核聚變投入研究不但不早,甚至還有點晚了。

    而要是還想要造火箭、飛船,需要的學科太多太多,只有一個高度綜合的研究院才能承擔這個任務。

    但最先開口是常聲:

    “有兩個前提,綜合起來首先是技術上要整體領先於外界才有意義,不然……好吧,目前而言都差不多。

    第二,手底下的攤子要夠多,範圍夠廣,所需要製造的東西非常複雜,這樣才值得去養一個龐大的綜合性研究中心?

    江總,你剛才所說的技術層次越來越高,那到底可能高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