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590章 百家爭鳴(七)

    “誒,話不可這麼說。地若是真的貧瘠,那棄置無可厚非。但徐州……徐州那邊一畝地開墾三年,精心侍弄,能打三百斤的粟、米!三百斤啊!只要大河不氾濫,年年豐,歲歲不知饑饉。可是這麼好的地,我們的祖先卻棄之如敝履,只有在北面被擊敗了,才南遷。否則,絕對不來此地。”

    許自在話多了起來。

    “真的能產三百斤?”姬芒則是一臉震驚。

    “那可不是。地得養,不然就廢了。漢國一直在教我們制肥,養地,還給我們分潤。每年春耕秋收,日子越好……嗝。總之,我們日子好多了。比以前狩獵,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的日子好太多了。”

    許自在又喝了兩杯,覺得酒力不勝,一下趴在了桌上,不多時鼾聲起來。

    風伯搖著他喊了兩聲,確定徹底醉了,就讓人帶走了他。

    “宰,南邊的地真沃。北面一年下來,八十斤就謝天謝地了。”

    姬芒感慨的說。

    代國境內的牧場比農田多太多了。

    畢竟農耕的產出比並不高,而且代國境內的戎人比重很高,他們依舊保持著原來的生活習慣,放牧總是喜歡養多,這樣就能在危機降臨的時候,捨棄小部分,換來抵抗性。

    當然,如果一年無災,那就是大豐收。

    可是南邊,只要不遇旱澇,一年下來,就是豐收。

    三百斤一畝的話,夠一口成年漢子吃一年了。

    就算是沒有油水,三畝也就差不過夠吃了。

    而一戶一丁的情況下,一年就能耕二十畝,再安排出豬圈或者兔子窩,舒舒服服的自然經濟日子之下,生活較之以前的狩獵過活,簡直不要太舒服。

    當然,質的飛躍,還是劉季弄出來的青銅器普及,以及用各種方式,將農耕的發散出去。

    從最開始一兩年靠漢國本土支援運河建設,再到半耕半工的方式將農耕普及出去,再通過商屯的收益,將本地的土著吸引進入學校,然後安排教師傳授《華夏英雄列傳》這種神話故事。

    如春雨,潤物細無聲。

    風伯看著被架走的許自在沉  默了片刻說:“我們必須想辦法,加大農耕比重,然後將戎人全部同化進來,否則未來,我們一定會成為被重點打擊的對象。”